這里還要扣稅,外加因為娃娃機前景可期的關系,章圣決定專門收購一個工廠制作毛絨玩具,不過這是1979年的支出了。
木星玩具公司在1978年的業績還是相當不錯的,特別是隨著魔方和娃娃機銷量的井噴,明年1979年的業績可以預見只會更好,對此林佰誠很是滿意。
亞洲電視臺,林佰誠花1.785億港幣全資收購,之后兩次注資5000萬港幣,在這家電視臺身上總共花了2.785億港幣。
相比于其它公司,亞洲電視臺的營收利潤就不多了,1978年的凈利潤只有1800萬港幣,這還是因為亞洲電視臺如今收視率是香江第一,否則凈利潤還沒有這么多。
電視臺不比其它,利潤上限已經被固定了,因為收視人群就那么多,兩家電視臺一分,亞洲電視臺就算收視率第一,平均收視率的上限最多占七八成。
在1978年,亞洲電視臺的投入可不少,服裝道具設備的更新就花了兩三千萬港幣,加上唱片公司的成立,對星星日報的收購,自家報社的組建,財經頻道、新聞頻道、綜藝頻道等各個頻道的增加,可以說投入遠遠高于收入。
不過,傳媒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掌握傳媒就是掌握話語權,因此林佰誠不吝嗇投入。
今后,亞洲電視臺還會成立香江這邊的漫畫公司、圖書出版公司等和傳媒相關的企業。之所以由亞洲電視臺成立相關公司,那是因為傳媒集團的核心就是電視臺,讓電視臺成立以后整合成傳媒集團會比較方便。
對亞洲電視臺,林佰誠的要求并不是這家電視臺每年要為他賺到多少錢,而是電視臺的收視率一定要保持香江第一,盡量占更高的收視率比,壓制無線電視臺。
然后,收視率第一的亞洲電視臺可以為林佰誠的其它企業進行宣傳,不管是木星玩具的魔方、娃娃機,還是星辰影業的電影,甚或是和記黃埔新開發了哪個樓盤等等,亞洲電視臺的宣傳可以讓其它企業賺到更多的利潤。
在1978年,亞洲電視臺的平均收視率一直都處于香江第一,只有幾個節目的收視率被無線電視臺壓制,但整體上亞洲電視臺占絕對的上風,因此林佰誠對亞洲電視臺的管理層很是滿意。
百勝證券公司,這家公司的資金用途有多種,但給安遠等管理層操作的資金只有5000萬港幣。這5000萬港幣安遠他們可以按照他們的判斷進行投資,林佰誠為此和安遠修改了合同,給他們整個團隊利潤的3%作為獎金,其實已經不少了。
雖然林佰誠只給了5000萬港幣的資金,但和記黃埔第一次被李嘉成他們做空時,林佰誠從星河游戲公司抽出一億港幣轉到百勝證券抄底,獲利5.67億港幣,要繳稅5670萬港幣,這些要繳的稅也交給百勝證券操作,等到年底報稅交上去。
也就是說,安遠他們從那以后可以操作的資金是1億港幣,在1978年之所以能獲利2.2億港幣這么多,主要是船王委托林佰誠收購九龍倉,安遠他們拿出大量資金操作,所以跟著賺了一大筆;后來和記黃埔大跌抄底又賺了一大筆;再加上今年恒生指數整體上行,他們的投資本身也是賺錢的。
1978年2.2億港幣的獲利,是真正本金5000萬港幣的四倍多,不過這是特殊情況,在1979年還有沒有2億港幣的利潤,還真不好說。
盡管在1979年百勝證券的本金變成了2.4億港幣左右,但安遠等人的能力卻不是超強,除非1979年能夠招到能力更強的金融天才,讓公司年利潤達到80%才能夠有2億港幣的利潤,否則公司在1979年的利潤就要打個問號了。
1978年2.2億港幣的利潤,安遠等人的獎金就是660萬港幣,這筆錢林佰誠肯定會給他們。但公司發了這么多獎金,當然要招更優秀的人才,一旦有誰的能力跟不上,肯定會被淘汰,就連安遠也要為能力更強的人才讓位。
百勝證券除了安遠他們操作的本金業務外,還有一個百勝基金,不過百勝基金的利潤就和安遠等人沒有關系了,操盤的是林佰誠本人。
只不過,林佰誠將基金的所有資金都拿去操作黃金期貨,買了后動的次數根本就不多。至于基金為公司帶來的利潤,基金當前的獲利是很多沒錯,但林佰誠只會在黃金價格達到高點后賣出,所以基金的獲利根本就沒有結算,等于在1978年沒有為百勝證券賺到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