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勝證券的本金變成2.4億港幣,公司扣稅扣除員工薪水后的凈利潤將近2億港幣,但林佰誠卻希望1979年公司能夠招到更為優秀的人才,畢竟包裕剛收購九龍倉和抄底和記黃埔這種好事可不是年年都能遇到,公司能不能賺錢,操作團隊的能力如何非常重要。
最后是七家公司中最賺錢的星河游戲公司了。
星河游戲公司在1978年只做了《坦克大戰》和《大金剛》這兩款街機游戲,但去年的《香江方塊》和《吃豆人》這兩款街機游戲同樣有在銷售,而且這兩款游戲的業績比去年還要好。
當然了,這是指對外銷售的街機游戲,星河游戲在1978年制作的游戲當然不止這兩款。《超級馬里奧兄弟》《黃金礦工》《吸塵小子》等主機游戲也有研發,只不過這些游戲要等到主機完成后才能搭載主機進行銷售。
這些主機游戲有的還在研發中,有的已經完成了研發,有的甚至還沒開始研發,1979年的主機游戲會以《超級馬里奧兄弟》為主打,其它游戲作為兩翼支撐著星河主機。
這些主機游戲,有的是林佰誠提出玩法和設定等等,有的則是從頭到尾都是由研發團隊完成,林佰誠沒有絲毫干預。
星河游戲畢竟只是林佰誠的眾多公司之一,林佰誠不可能將所有精力放在游戲公司身上,特別是游戲研發部門,因此肯定要研發部門的團隊自行研發游戲,鍛煉他們的能力。
在1978年,《香江方塊》賣出了6.3萬臺,《吃豆人》賣出了8.5萬臺,《坦克大戰》賣出了7.2萬臺,《大金剛》賣出了4.5萬臺。
就這四款街機游戲,在1978年為星河游戲公司賺到了12.8億港幣的利潤,也就是3億美元左右,妥妥的暴利。
之所以能有這么高的利潤,還要多虧了這個年代街機游戲本身的暴利,以及星河游戲研發的游戲都是經典游戲,否則哪有那么多的銷量,那么高的利潤啊。
在今年的1979年,可以預見《香江方塊》和《吃豆人》這兩款游戲的銷量必然大減,這是無法避免的。好在星河游戲在1979年的重點是推出主機,但街機也會研發,而且林佰誠還是會給出設定和玩法,同樣是重生前大火的街機游戲,相信到時候的業績不會差就是了。
除了街機游戲,防盜版軟件還從太東株式會社那里賺到了10萬臺授權的利潤,也就是700萬美元,將近3000萬港幣。
太東株式會社的《太空侵略者》在1978年上市銷售,也是大火,一點也不比同年上市的《坦克大戰》的銷量差。之所以能夠賺到10萬臺街機授權的利潤,那是因為太東株式會社要提前備貨,肯定要先一步把街機的主板運到星河游戲的工廠,等完成防盜版軟件的拷錄后,再運回日本去,所以下單的數量肯定比街機真實銷售數量多。
星河游戲的利潤雖高,但投入也不少,《超級馬里奧兄弟》等主機游戲的研發就要不少成本,更不要說是大頭的星河主機的研發了。
高級人才的招聘、高級設備的購買、員工薪水的支出等等,1978年的總支出高達7.5億港幣,大頭就是星河游戲的主機支出了。
除此之外,1977年外加1978年兩年共10億港幣左右的利潤,公司在今年都要進行繳稅,而且經營所得稅的計算方式和營收有關,偏偏星河游戲的營收還高的離譜,就算經過專業人士的做賬,星河游戲公司兩年加起來也要繳1億港幣左右的稅。
這還是經過合理合法的避稅做賬了,否則要繳的稅只會更多。不過林佰誠不會那么傻就是了,他雖然不會做假賬,但合理合法的避稅肯定會做,不然就成傻子了。
說來還多虧了林佰誠在1978年從和記黃埔這家公司身上兩次因為被做空大賺一筆,才讓他有那么多錢這里收購那里收購,否則就算有星河游戲公司的業績支撐,他也做不了那么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