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林佰誠所知,包裕剛在減少船只數量,會德豐卻反而在大量購入船只,包裕剛賣掉的不少船只就是被會德豐給接手的,會德豐甚至還在多個國家下單制造新船。
而林佰誠對會德豐有意那也是有原因的,從八十年代來看,包裕剛的‘棄船登陸’策略當然沒有問題,特別是八十年代的前面幾年,因為第二次石油危機的爆發,航運公司的成本只會越來越大,這個時候船越多反而有可能虧損的越大。
可是,等到八十年代的后期,隨著越來越多港商到內地投資,甚至內地和國外的聯系越發頻繁,航運業將漸漸迎來春天。特別是91年內地全面改革開放,經濟發展速度飆升,航運業的前景自然是不用多說。
因此,林佰誠非常樂意在幾年后的八十年代中期收購會德豐,那時最多再堅持幾年,會德豐的大量船只就可以為林佰誠創造大量的利潤。
再有就是,真要讓林佰誠現在進行收購,他還真沒那么多錢,幾年后正好合適。
在林佰誠和張玉良談話的時間中,陸續有參與競拍的企業到來,遠洋貿易公司的兩個副總裁也來了。他們知道時機不合適,因此沒有同林佰誠這個董事長打招呼。
這次的總共八家企業中,不算遠洋貿易公司,香江本地的企業只有四家,另外三家都是國外的,其中英國那邊的企業兩家,還有一家卻是馬來西亞那邊的企業,同樣都是做外貿的。
當所有參與競拍的企業都來了后,和記黃埔的大班韋理去主持拍賣一事。
幾句客套話后,韋理說道:“多的我也就不說了,今天我們要拍賣的是本公司的外貿業務,有關本公司的外貿業務,我想大家都調查過了,具體我這里就不再多說。”
“現在說一下競拍規則,底價八億港幣,價高者得。競拍結束后,必須支付一半的競拍價格,等雙方交接結束后,剩下一半的資金必須支付,本公司不接受任何賒賬。”
“底價八億港幣,每次叫價不得低于一百萬港幣,現在競拍開始!”
在每個公司代表所坐的地方,都有一塊寫著該公司名字的牌子,競價時只要舉起牌子叫出價格就可以了。
“八億一千萬!”
“八億兩千萬!”
“八億兩千五百萬!”
“八億...”
“八億五千萬港幣!”
很快,價格就上升到了8.5億港幣,到這時叫價慢了下來。
等到價格叫到8.7億港幣之后,每次的叫價過去,都要過上一會才有人接上。
“還好我們臨時增加了價格上限。”
眼看著價格都快到了8.8億港幣,卻還沒有任何一家公司退出,林佰誠便猜到九億港幣很可能不是最后的成交價格。
在得知包括遠洋貿易在內有八家公司對和記黃埔的外貿業務感興趣后,林佰誠和包裕剛等人互相聯系了下,最后決定將競拍價格的上限提升到9.5億港幣。
之所以選擇提升價格上限,主要還是林佰誠他們更想收購和記黃埔的外貿業務,一個成熟完整的外貿公司可以更快為他們創造利益。短期溢價收購雖然會虧不少,但早晚能把錢賺回來的。
“八億九千萬!”
“八億九千兩百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