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氏集團如果把養殖戶的利潤也包括進來,那么其毛利率比牧原更高。也就是說其養殖效率和單位養殖成本比牧原更低。由此可見,溫氏集團這種模式,要比牧原公司的模式,效率要高!”
“當然,這是建立在牧原公司的養豬規模還不夠大的情況下,一旦牧原公司的養豬規模達到一定的程度,那么這種模式下,成本端的又是會越來越明顯。”
“不過,牧原公司這種模式,前期資金投入大,擴張起來也慢,所以在規模上,一直比不過溫氏集團。”
“你的意思是更傾向于溫氏集團的養豬模式?”吳思源直截了當地問。
做老板就是有這個好處,不用太顧及他人的想法就可以直接發表自己的意見。
“不,我覺得牧原的【垂直一體化】更適合我們公司!”關學列這回答,倒是出乎吳思源和旁聽的蘇世賢的意料之外。
“為什么?從你的報告上來看,溫氏集團的毛利率更高,投入成本更低!而牧原公司的前期投入成本很高。”吳思源奇怪地問。
“是的,原則上我是更傾向于溫氏集團的養豬模式,但實際上,卻不得不采取牧原公司的模式!”關學列點點頭道。
“因為我們沒人!”
“沒人?難道不可以聘請嗎?”吳思源疑惑地問。
“普通的人才可以招聘,但有著豐富經驗的專業人才,卻無法在短時間之內大規模招聘。”關學列道,“我研究過溫氏集團,知道他們這一套模式,前面要有高素質的員工深入一線養豬場,指點和解決養殖戶在養殖過程之中遇到的問題。”
“后面要有尖端的技術人員,培育出高品質,高產出的優良豬種。”
“兩者相輔相成,可謂缺一不可!”
“另外,我們公司目前的名氣小,也無法說動一些有實力的養殖戶加盟我們公司。”
“再加上,我們公司雖然養殖出了具有野生口感的商品雞,商品鴨,但是在養豬一行,還是門外漢。吳總,不瞞你說,在養豬這方面我們需要交點學費。”關學列實話實說道。
“交學費我不怕!”吳思源豪氣地說道,發展到現在的他,其實已經不看重錢了。
之所以要求賺錢,是因為這是一個公司自然發展的需求。
一個虧錢的公司,是無法持續地做下去的,哪怕他持續地輸血都沒用。
看不到未來的公司,高素質人的也不愿意留下來混日子。
“我的愿景,也就是公司的愿景,是希望做一個在行業內有舉足輕重影響力兼有責任的大企業。一點點學費算什么!”吳思源吐露自己的心聲說道。
“原則上,我同意了養豬的計劃,說一說你的具體打算。”吳思源沉思了一下,然后就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