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黃星的工業園區里面,大量的工程機器人穿梭在其中,不斷的運送一些重要物資。
這些工程機器人把一個個電磁軌道炮的零部件運送到一旁的運輸車上面,再由這些運輸車運送到指定地點。
而這些安裝的地點選址也是非常有講究的,要考慮到行星的自轉以及公轉。
黃星雖然是在第五軌道,但是運行的方式也是和水藍星差不多的。
所以這些電磁軌道炮全部被安裝在南北極附近,這樣的話,就不會因為行星的自轉而出現仰角不夠或者俯角不足的情況。
想當初,林宇在玩這款游戲的時候,第一和存檔也出現了這種情況。
當時的行星基地也是依靠太陽帆進行電力供應,但是過了一會之后,發現太陽帆數量開始持續減少。
這種情況讓林宇也很奇怪,最后檢查才發現,居然是因為電磁炮擺放的位置不好,隨著行星的自轉,會出現角度不夠的情況。
總不能將電磁軌道彈射器懟在地上,朝著行星開炮吧。
所以再后來的第二檔,林宇也仔細研究起來,發現正常自轉和公轉的行星,南極和北極是兩處非常棒的地方,不僅僅是電磁軌道彈射器,射線接受站,太陽能板等等。
這些容易收到行星自轉影響的設備,放在兩極,肯定會一直保持運行狀態。
當然了,對太陽潮汐鎖定的行星,那是最優良的能源采集行星。
在這樣的行星上面,向陽的一面可以鋪滿太陽能板,電磁軌道彈射器,射線接受站等等一切依靠太陽才能工作的設備設施。
回到黃星這邊,隨著運輸車滿載物品前往南北極,盤王這邊也在穩步擴張著工業園區的規模。
雖然因為電網發電量的原因,這些設備還暫時處于停用狀態。
但是等到電磁軌道彈射器建設完成,開始發射太陽帆的時候,這些設備設施也會有著充足的能源供其全功率運轉。
看完了整體的規劃,林宇也開始看里面的一些細分項。
其中電磁軌道彈射器就不說了,電磁軌道炮就是其中的一個變種。
而這種電磁軌道彈射器,雖然發射的速度也很快,但是因為其體積的原因,龐大的體積帶來的自然是很長的加速軌道。
所以脆弱的太陽帆才得以在電磁軌道彈射器上面,完好無損的發射出去。
如果使用現在的電磁軌道炮,先不說不大的體積能不能將其發射到外太空,就算可以發射到外太空,其加速軌道太短,加速度自然會很大。
所以不用看也知道,太陽帆內部的脆弱結構,肯定是在出膛的一瞬間就解體。
這些林宇也是做過實驗的,畢竟自己的電磁軌道炮這么多,只要成功發射,自己也就不用建立新的電磁軌道彈射器了。
不過這種電磁軌道彈射器不僅僅是黃星在建立,水藍星也同樣在南北極建立了這樣的一片發射場。
不過和黃星不一樣的地方在于,這里沒有成片的射線接收站。
這也是為了加快太陽帆的就位,讓黃星可以早點實現能源自由。
關閉電磁軌道彈射器的介紹,林宇又打開了太陽帆的簡介。
在游戲里面,太陽帆是有著時間限制的,最長的存在時間也不過360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