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知道的越少,也就越幸福,這句話還是很有道理的。
就比如這次的實驗,那些圍觀的將士只看到了能量護盾擋住了螭龍級巡洋艦的主炮攻擊,但是并不清楚背后的情況。
而了解這套系統的林宇和盤王則是臉色嚴肅,畢竟對于能量的抵擋,效果差強人意。
“先生,經過檢測,已經可以確定受能量攻擊區域的那些護盾發生器已經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傷,經過測算,預計只能再使用一次之后就會徹底損壞。”
“能確定是剛剛的能量負載增加引起的嗎?”
“是的先生,已經確定,是能量負載上升太快,超過了安全上升的限定值,才會導致這些發生器損壞的。”
“原來如此,既然這樣,那說明我們當初的設計還是過于保守,應該選用最好的材料進行制造才行。
而且安全設定也得調高,不過最主要的,還是能量通道需要進行調整。
面對物理攻擊,上升的負載還不高,大概十顆驅逐艦主炮級別的攻擊才能讓其上升1%的負載。
但是呢能量對能量,消耗太大了。”
“是的先生,這種情況對于能量通道的調整沒有太大的效果,我覺得還是需要從能量的角度去考慮。”
林宇明白盤王的意思,那就是采用更高級別的能量,使其變成實質化的能量進行使用。
不過像星環這樣的體積,使用高一級的能量以目前的技術,根本就不能實現。
所以這一條路直接被堵死,不僅僅是因為能量等級高,無法獲取的原因。
也等到林宇這邊可以獲取高等級能量之后,對應的敵人也會擁有同樣等級的能量,到時候又會出現同樣的問題。
所以最終還是需要尋找一個別的方法來保證以后的使用才行。
而對于新的方式,林宇和盤王暫時也是一籌莫展。
研究了半個月之后,林宇索性將其下發給了科學院,建立了專門的實驗室進行研究。
就在林宇帶領科學院全力研究的時候,遠在黃星之外的紅星,已經開始在之前被摧毀的廢墟上,建設新的工業區了。
要說瓦倫星人還是有兩把刷子的,至少他們的探礦技術非常了得。
在這片廢墟的現場,探礦機器人發現了基本上所有的基礎資源。
如此多的礦物種類全部聚集在這里,也是比較罕見的。
所以對于這一情況,地質學家和天體學家非常感興趣。
從攜帶回來的樣本,研究出了非常有價值的東西。
對于紅星的起源,有了一個較為全面的認知。
最初的時候,紅星應該還只是一些小行星碎片,在星系形成的最初,和其他行星一樣,都是由無數的小行星組成。
但是在漸漸形成規模之后,從外星系飛來了一群小行星群闖入了這里。
一部分被紅星的引力捕獲,墜入了紅星,然后漸漸的融合在一起。
還有一部分小行星則是被太陽的引力捕獲,留在了水藍系。
至于一些質量大的,則是經過太陽引力的影響之后,偏離了預定軌道,從水藍系另外一個地方離開。
這種結論,也是從水藍星系當中捕獲的一些小行星當中得到了佐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