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水藍星科學家發射的探測器也已經對第八顆氣態行星進行了探測,基本確定了氣態行星上面的氣體成分。
和前世的木星一樣,上面的氣體由75%的氫和24%的氦組成,再夾雜1%的其他氣體。
這第八顆行星被水藍星的人命名為橙星,因為其上面呈現大量的黃色氣體,所以由此得名。
除了第八顆行星,還有第七顆的冰質行星,這顆行星順帶的也成為了林宇的目標。
在這顆行星上面,水藍星科學家探測到了大量的冰層,厚度普遍都在五百米以上。
而且有的地方居然可以達到上千米厚的冰層。
這是幾十億年來,逐漸形成的冰層。
不過在這顆行星上面,科學家也探測到了冰層下方,有著大量的液態水。
這些是由于距離地殼比較近,所以被行星本身的熱量影響,才沒有變成冰塊。
而這次,隨著開采氣態行星的計劃制定,這顆排在前面的冰質行星也進入了林宇的眼中。
在他眼中,這就是一個充滿水資源的行星,順便說一句,水藍星科學家已經確定了冰層就是普通的水組成,并不是其他液體。
所以林宇想到了在紅星和黃星上面,只發現了一些冰層,獲取的水資源勉強夠用。
多數的時候,還是依靠捕獲冰質小行星來補充水量。
在連續捕獲了十多顆小行星之后,目前黃星和紅星的用水量已經不用擔心,可以滿足很長時間的使用要求。
但是后期的移民規模會越來越大的,到時候水資源還是非常嚴重的問題。
因此,在看到第七顆白星上面有著如此多的水資源,也準備和這次的氣態行星開采計劃一起,順手開采這顆行星。
不過和氣態行星不一樣,采集氣態行星已經有了成熟的技術,軌道采集器可以自動運行,不用擔心人工操作的問題。
畢竟這么遠的地方,現在也不可能派人過來操控設備。
而采集冰質行星,林宇準備采用更加簡便的方法,那就是直接對行星進行爆破,將大片的的冰層直接截斷,然后送到外太空,再由運輸船直接拖走,運到紅星或者黃星這邊。
這種冰質行星和游戲當中的水球又不一樣,因為全是冰層,所以普通的抽水站根本無法使用,自然也不可能給儲液罐裝滿然后再由飛船吊裝運走。
所以這種方法雖然會對冰質行星造成一定損傷,但是基本上爆破一片大冰塊,就可以供給紅星這邊超過十萬人兩三年的用水量。
當然了,按照目前的人口和移民情況,達到十萬人的移民規模很簡單,但是想要繼續增加,水藍星目前的人口已經不予以支持了。
畢竟此時的水藍星剩余人口只有兩億多人,哪怕是恢復到十億人口,很多事情都可以大規模建設了。
很快,一個月的時間過去了,軌道采集器也已經制造完成了一百個。
這一百個,分布在橙星上面,可能就是一個小點。
和游戲當中的一個氣態行星只能放置三十個軌道采集器不同,真實的氣態行星是非常巨大的,所以別說放三十個,放三百個都綽綽有余。
所以這次的一百個也只是試試水,不過和游戲當中一樣,需要將這些軌道采集器放置在赤道區域,為了就是將其位于同步軌道上面,不用隔段時間就去進行軌道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