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凌敬對恭凌遠是又敬又怕,敬的是屢屢國難當頭,總是恭凌遠率兵出征,戰功卓著,怕的是東隋國子民愛敬恭凌遠,而不把他這個皇帝放在眼里。
與其惶恐度日不如除之而后快,但得找一個神不知鬼不覺的辦法進行。
恭凌敬也想過一旦除掉恭凌遠,以后由誰來替代出征,目前雖然沒有最佳人選,但是偌大的東隋國就不怕沒有有勇有謀、文韜武略的將士。
齊濱等一干人早就舉薦了自己的人,一旦皇帝應允,便可立刻取代。
恭凌敬腦海里想象著曾經五城門一戰,還是太子的他與恭凌遠同時率兵出征,親眼見著恭凌遠在與敵軍激烈交戰,浴血疆場金戈鐵馬,刀下亡魂千萬計,赤地千里映天紅。
殺紅了眼的恭凌遠臉上被濺滿血,單膝跪地,用劍挑地,順勢翻騰起身,砍斷身上的箭鏃,豪氣一聲,長劍一揮,指揮士兵撤退。
將敵軍引進峽谷時,萬箭齊發,敵軍尸橫遍野,恭凌遠親自策馬斬下敵軍首級。
這一仗后,將久困東隋國的大患鏟除,至此,國運昌盛、百姓安居樂業多年。
但那是一次大戰,以后都是小戰,只要有恭凌遠出征便屢屢獲勝,恭凌遠的威望在子民心中大漲,即便恭凌敬登上皇位,每每看到或聽到子民對恭凌遠的褒獎聲,就十分不痛快。
這次,在大臣齊濱的策謀下,也正是恭凌敬所想,一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籌碼戲正在籌謀上演。
議事房,恭凌敬和齊濱談得正投機,時而揮袖義正嚴辭、時而湊近試圖說服對方。
水晶玉燈映襯下的金頂、紅門越發顯得皇族貴氣、高大。
屋外,在湛藍的天空下,金黃色的琉璃瓦重檐殿頂,金黃的琉璃瓦在陽光下閃耀著耀眼的光芒。
*
恭凌王府。
恭凌止不知兄長在邊境談判,一場兇險正在逼近,若是知曉,必定前去赴湯蹈火助一臂之力。
話說此刻的恭凌遠帶著展冷一行人已到達鄰國,正和新任君王蕭藤在接洽,新任君王是一個莽野山夫的厚.bi.粗.膀的體格,僅僅交談幾句,即可判斷出是一個喜歡用簡單思維辦事的君王,他氣息如牛,聲音如雷,僅看體魄就知道是可以打死老虎的人。
“恩你說和先王是世交,我可不認,你不要以為會在我這里撈到好處。”鄰國君王蕭藤直來直去,叉著膀子粗聲粗氣說道,“我的治國很明確,要攻下我周邊國家城池,以證孤王的治國業績。”
“可是東隋國邊境的城池并不是你的菜,東隋國雖小,歷來江山穩固,百姓安居樂業,和貴國也是締結友好多年,您有沒有想過,突然挑起戰爭,您的子民們支不支持、贊不贊成?
我想,不如您體察民情時,了解子民的想法,他們希望動亂不安的國家嗎,我想應該不會。”恭凌遠幫著頭腦簡單的君王重新審視觀念。
君王蕭藤眼珠子一轉,想著,這和先帝有好人緣之說的恭凌遠果真不能小覷,我要是不從子民角度考慮問題,似為不妥。
但是為了個自己臺階下,說道:“既如此,攻打與否,容我明天安排人到街市上走一圈,聽子民反應后再作打算。”
恭凌遠抱拳執禮,表示非常贊同。
至于次日子民什么怎么反應,得上街去先武裝,比如散播引導性的觀念:希望家伙平安,不要戰爭!
為以防萬一,恭凌遠當晚就讓屬下喬裝后與當地子民一同散播輿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