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明白,那就是一群豬,做不成什么事情。
沒有人愿意去做那么危險的事情。
一個一個的請,一個一個的找借口推辭。
有的人甚至想到了讓柳青這個駙馬過去。
品階不夠不要緊,把他的品階提到從一品甚至正一品都沒問題。
反正人家是宗室,多高的品階都對文官構不成威脅。
被否決的主要原因還是這個駙馬太年輕了,恐怕壓不住人。
另外一個原因大家沒有說出來的,那就是這段時間柳青這個駙馬的聲譽太高了,必須得壓一壓,不能讓他再一次出現在這種關鍵的歷史時刻。
過去宣旨的人選都沒有找到,秦暉自請裁撤鎮遠軍的奏折就來了。
這一份奏折,就像是一場及時雨,解決了朝廷大佬們的大問題。
人家覺悟高,沒有任何的對抗意識,甚至還自己上表要求裁撤。
這樣一來,過去宣旨并且辦理此事,那就不是一件危險的事情,而是一件很榮耀的事情了。
里面還有著很大的油水可撈。
有了這么大的好處,他提出來的一個小小的要求,朝廷也不好意思駁回去。
一個總兵官,給誰不是給呢?
給出一個總兵官,能平息巨大的撤軍風險,簡直不要太值了。
于是寫好的圣旨又收回來,重新擬旨。
這一次不是命令鎮遠軍裁撤,而是順應鎮遠軍大將軍的請求,將鎮遠軍裁撤掉,只留下三萬士兵駐守朔州關,設一正二品的總兵官。
其余士兵,就地解散,由朝廷發放每人六兩的遣散銀子,讓他們回家。
裁撤掉的將官,正六品以下,各升兩階,帶著朝廷的封賞銀子榮歸故里。
正六品以上,包括三大總兵在內,各升一階,帶著封賞榮歸故里。
至于主動上表要求裁撤鎮遠軍的大將軍秦暉,那就必須要格外的優待。
直接給了他一個世襲罔替的鎮遠侯爵位,與國同休。
和平年代封侯爵,著實不易。
這也是關系到了十幾萬大軍的裁撤,朝廷才會做出這樣的讓步。
這個時候,選擇一個過去宣旨并且辦理此事的人,那就容易多了。
甚至那幾個德高望重臥病在床的老人,都已經有了康復的跡象。
不過最后選擇的還是一個勛貴。
魯國公。
他是秦暉的親家,讓他過去辦理此事,比別人更加適合。
秦暉的奏折過來三天之后,朝廷終于重新寫好了圣旨,由魯國公帶領著一支數千人的隊伍向朔州而去。
那一支隊伍,有著京營派出去的兩千騎兵。
還有就是押運朝廷給的賞賜銀子以及遣散銀子的人。
這一次朝廷運過去的銀子就有百萬兩之巨。
想要平平安安地裁撤掉十幾萬的隊伍,不花錢那是不可能的。
朝廷更改圣旨之后,梅瑜又帶著重禮,跟著昭陽公主和晉王來到了公主別院,特別的感謝柳青給出的建議。
這已經是他們能夠爭取到的最好的條件了。
這一點梅瑜心里有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