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撤鎮遠軍,確實是省了朝廷一大筆銀子,但是剛裁撤這一年可沒有什么好省的,遣散費用就花掉了上百萬。
那只是省了以后的銀子。
現在國庫還是空虛的很。
不過柳青也算是看明白了這個朝廷,哪怕是以后,沒有了鎮遠軍這一筆軍餉開支,國庫也會空虛。
就算是將撫遠軍和定遠軍也裁撤掉,以這些官僚的手段,也不可能讓國庫充盈起來,一定會掏空。
手段各種各樣,報災情也是其中之一。
以前,柳青會想辦法去籌錢賑災,內帑都動用了不少。
到了后來,也漸漸的麻木了。
知道了一件事情——賑災的銀兩,十成里面有九成都落入到了那些官吏手中,真正落到災民手中的,寥寥無幾。
所以后來,不論災荒報得有多嚴重,他也只讓朝廷的那些官員想辦法,不會再從內帑拿一兩銀子出來。
內帑也不是什么金山銀山,這樣掏下去終究會被掏空的。
還不如叫那些銀子拿出來發展工業。
這樣確實會讓一些受了災的老百姓日子過得更艱難。
但是,柳青也沒有別的辦法。
慈不掌兵,仁不掛帥。
一個統領全局的人,就應該要有著俯瞰全局的目光,要想著怎樣才能夠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
做出來的選擇,需要是那種情況下的最優解。
可能會讓一部分人犧牲,讓一部分人受苦。
甚至可能會讓整整一個時代的人都受苦。
搞工業并不容易,那需要花很多的錢。
而在一個農業社會,想要弄到更多的錢,就只能收稅。
這自然會讓這個時代的老百姓過得更辛苦。
可是不這樣做,工業化發展不起來,下一個時代,下下個時代的老百姓都會過得很辛苦。
沒穿越之前,柳青學歷史就學到那些東西,只是當時沒有多深的感觸。
現在輪到自己當家做主了,那么大一個國家,財政又一團糟,這里災那里難的,擠一點錢出來實在是太難了。
這才讓他有了切身的體會。
加稅他倒是沒有想加,因為稅收起來了也到不了他的手里,只會被那些官僚們瓜分。
他想的辦法是擴大皇室資產。
訓斥柳青之后的幾個月的時間里,他派出了大量的勘礦的人,各地找礦。
只要找到了,就馬上圈起來,宣布那屬于皇室的資產。
半年的時間里,就已經圈了幾十個礦場為皇室資產。
然后,還將手伸進了鹽場。
鹽是老百姓必不可少的調味品,這里面有著很大的利潤。
鹽一直是朝廷官賣,幾千年來都是如此。
不過這個朝廷不是皇室,哪怕是虞僖宗,都沒有把皇室資產擴張到鹽場。
那個可是國庫收入的一個重要來源。
現在,慶熙皇帝就把手伸進了鹽場。
一時間,天下大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