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熙皇帝已經開始對文人們實行高壓政策。
掌握了兵權,又經過江南和京城的一番大清洗,當初跳得歡的文官都被清洗掉了。
民間一些抨擊皇室很嚴厲的文人,也被拿了下來。
很多文人自詡風骨,覺得自己硬骨頭還有兩根,整天噴這噴那的。
可是當皇室對他們舉起刀的時候,他們才發現,他們的骨頭不會比刀更硬。
有的人就在這種碰撞中粉身碎骨。
有的人就在屠刀揮下來的那一刻跪地求饒,成一個諍臣變成了佞臣,變成了皇室的走狗。
在第一個文官站出來背刺盟友后,柳青就松了一口氣。
有了這一個帶頭的,就會有更多的人來效仿。
這樣也不用擔心沒有人來治理天下了。
他對那些文人治理天下的水平并沒有太大的期望,現階段而言,只要能夠勉強的維持這個社會不動蕩就可以了。
培養新的治理者,那是很重要的事情,但那種事情急不過來。
首先需要解決的就是打破儒家對教育的壟斷,培養出新的知識體系下的讀書人來。
目前還是只能指望著回馬嶺礦場那邊。
回馬嶺礦場這幾年擴張越來越大,在魯國公借兵之前,還只有五六萬人。
可是在魯國公從江南回來之后,礦場的總人口已經達到了十多萬,成為了一座規模不小的城市,只是沒有城墻而已。
礦場自辦民團的軍人就有兩萬多,半數都擁有了步槍。
而且,在慶熙皇帝掀桌子之后,礦場這邊也肆無忌憚的開始研究火炮,很快就制造了出來。
有這樣一支力量在此,根本就不需要城墻。
沒有城墻,還能夠讓這一座城市的擴張更加方便。
有一些人甚至就在那里成了家,生了孩子。
這里的學徒工也越來越多,也意味著接受教育的孩子越來越多。
青離出版社一年印刷的教材數量都不少了。
教材內容也在慢慢的修改中。
別的科目沒有什么修改,主要就是語文,加了一些愛國的內容,還有一些批評儒家文化的內容。
小學課文添加的就是愛國的內容。
中學課文添加的就是批評儒家文化的內容,講儒家文化怎樣遏制科技發展,講禮教殺人,講女性權利被壓迫,生產力得不到解放,耽誤了社會的發展。
還有一些課文直接揭露官場的腐敗,將根源指向了儒家文化。
雖然柳青知道這有一些牽強附會,腐敗這種事情哪個國家都會有,哪種文化里面都會有,屬于一種人性的本能,把臟水潑到儒家文化上面,有些不厚道。
可這個政治斗爭并不是講厚道不厚道的地方。
他也認為儒家文化有一些好的東西,但是在儒家文化統治這個世界的時候,不把它推翻,這個世界就不會好。
有好的東西,那可以保留下來。
對儒家文化的公正的評價,那也得等他們倒下很多年以后再來作出評價。
要確保不會死灰復燃的時候,才會給予他們公正的評價。
現在,當然是打倒批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