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竹青不解,“為什么,上門的生意咱不能不做呀?”
“蔣掌柜那事就是因為眼紅咱們才出的,你再要上別家勻藥,不是挑起別人仇視么,況這事雖已澄清,但多少對咱們有些不利影響,咱們還是韜光養晦的好。”
嘆口氣,許冬兒又道,“一個鋪子后面,是一家好幾口等著吃飯的嘴,特別是那些小鋪子,咱不能把錢都賺了,得給別人留條活路。”
聽罷,陳竹青不禁對許冬兒又高看了兩眼。
沒想東家夫人看似粗鄙,竟還有這樣的胸襟,比起東家不差分毫。
要不怎么說東家眼光好呢。
她前些時出的那送餐到戶的點子,眼看是要賠本賺吆喝的買賣,沒想竟因為新奇好玩,城里那些食客紛紛往餛飩攤下單,至最后一算賬。
食肆保住了不說,大半個月的盈余竟比之前一個月的還多。
也不知她那點子是怎么想出來的,可算是開了景元朝的先河。
就是送餐的小二有點不夠用。
“夫人,咱們食肆是不是要再招些送餐小二為好?”不提勻藥的事,陳竹青又說起了食肆的事。
這事許冬兒早有打算,現在既說起,她讓陳竹青坐下,又把桌上的算盤推到她面前。
“就招三五個吧,食肆送餐抽獎這事沒什么技術含量,很容易效仿,咱們維持現狀就可。
你只再安排多開幾個餛飩攤,再聯絡別家掌柜,看他們需不需要在咱們餛飩攤設接單點的。
也不用他們出租金,他們接一單,咱們抽他那單的百分之五做傭金。
每單均消費按三百文算,你算算,咱們預計能賺多少銀子,他們預計能額外賺多少銀子。”
陳竹青這大半個月里和許冬兒一起打點生意,熟悉了她那些稀奇古怪的名詞。
一聽百分之五,噼里啪啦劃拉著算盤算開了,口中還計較著,“開一個餛飩攤的成本是三兩銀子,加上打點監市的二兩,就是五兩,咱們現有餛飩攤十個,若再開五個,就是十五個。
算每個攤每天給他們接十個單子,一天咱們能多賺二兩又二百二十五文。
除開本錢,一個月咱們能多賺六十二兩。
他們一天接十個單子,就可額外多賺二兩又八百五十文。”
算完,陳竹青心內發了笑。
這么一大攤家當的東家夫人,居然還惦記這點小錢,要勞神費力去賺這每月的六十多兩銀子。
她隨便一個鋪子一天的進項,賺的也比這多吧,哪怕是那最不賺錢的鏢局。
觀陳竹青似笑非笑,挑眉看著算盤的模樣,許冬兒黑了臉。
宜都少尹一個月才三十兩月俸,陳竹青這小娘們是剛吃幾天干飯就忘了本么。
六十多兩是小錢么。
做生意西瓜要抱,芝麻也要撿。
且之前她不知道,茍了那么久,現在知道趙祺和她一樣是穿越的,她也不想讓趙祺小瞧,還想在他回來前,也掙份家業給他看看呢。
這些,陳竹青不懂。
“你去安排把餛飩攤開起來,將你今日算的賬整理好,送給城里那些有頭面的掌柜,再辦個酒局,請他們都來,我有個發財的項目要介紹給他們。”
不多問一句,陳竹青聽話照做起身去了。
許冬兒也沒閑著,一頓推敲琢磨,遣詞造句后,提筆寫了份企劃書才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