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試今日要張榜啦!要張榜啦!”
街上熱鬧非凡的時候,太和殿內正在舉行大典,宣布殿試結果。
這次的殿試,朝中官員大都看好兩個人:一是京中名醫華郎中的二公子華正硯,年少及第,層層篩選進入殿試,算是穩扎穩打;另一個是來自江南地區的章進興,此人也一路披荊斬棘,來到殿試。
論文采和巧思,朝中大臣一致認為華正硯略為高超;論品相,華正硯也在章進興之上。
這次的中榜名單早就由禮部擬好呈給了皇上,估計沒有大的變動,但前三名終歸是由皇上欽定,或許仍有變數。
早有考生托了關系去問禮部,關心的自然是狀元、榜眼與探花,但禮部守口如瓶。
守口如瓶倒不是因為有什么職業道德,而是因為——禮部也不知道。
按理說,這前三名經過皇上點頭后應早就擬好,但禮部一直沒有收到皇上的名單。尚書思慮再三親自去問,也只得到了這樣一句回復:“張榜當日,朕親自宣布,豈不是更刺激好玩?”
禮部尚書只得點頭稱是,再沒有去催促。
華正硯和章進興都是狀元的熱門人選,尤其是華正硯,頗受朝中大臣看好。已經有一些官員寫信給他,有將其拉入自己一派的想法。
華正硯自覺殿試文章寫得不錯,但總覺有些心慌,皇上沒有宣布那就是還沒有定論,他也失眠了好幾天。
各位考生齊聚殿中,等候許久,皇上終于來了。
“皇上駕到!”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雖然此前殿試時已經來過這金鑾殿了,但又見天顏還是忍不住會害怕。
“樂二年三月庚戊,以殿試天下貢士,中原大地,人才輩出,諸位文采飛揚,朕心甚喜,此次大典,意在宣布殿試結果,一甲及第者,立即授職;二三甲……”
“廣安王石明、青州武安進、白原趙梓明……三甲及第,賜同進士出身——”
“會安陳慈、周州董璘、鄭地黃三元……二甲及第,賜進士出身——”
各地來的考生幾家歡喜幾家憂,忍不住開始議論紛紛。
“我竟只中了個三甲,你不是說你也沒好好準備嗎?怎么是二甲第一名?”
“嗐,隨便考考的,我真沒準備。早知道準備一下,興許考個狀元。”
“怎么不宣布一甲三名呢?”
“你肯定不可能是狀元,著急什么?”
“……”
“安靜!二三甲宣布完畢,剛剛念到名字的考生請移步保和殿參加朝考,朝考三日后公布總名次授職。”
“走吧,去保和殿考試。”
“不是,我還不知道誰是狀元呢?”
“……”
大殿外一時間又亂了起來,考生們按照安排排隊去往保和殿。
這一過程中,皇上一直都閉著眼睛,未曾張開過,似乎對二三甲的名次毫不在意。
華正硯朝四周看了幾眼,殿外只剩下章進興、孟子未還有他三個人了。
“請三位移步殿內。”那太監臉上突然堆起了笑,“皇上有話要和幾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