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煙花也看完了,你們該回去了。”
葉堯本要招呼小天他們回南邊的院子,卻見他們都盯著不遠處的一位老人。
葉堯仔細看了看,那老人旁邊是“一樹”糖葫蘆。
“大伯,這些糖葫蘆我都要了。”葉堯從腰間掏出一錠銀子,“這銀子夠了嗎?”
“夠了,夠了。”那老人想到自己能這么快賣完糖葫蘆提前回家,高興地不得了。
“哇,這么多糖葫蘆!”葉堯過來的時候,孩子們把他圍了起來。
“喏,一人一根,拿上就要回家,不然馮叔馮嬸要等急了。”
“好。”小天他們喜笑顏開,拿了糖葫蘆乖乖往回家的方向走。
“這個給你。”葉堯將最上面的一根糖葫蘆遞給了寧嶼兒。
外面很暗,小天他們都在前面走,寧嶼兒微微掀起面紗,咬了一口。
葉堯大概不知道,那是寧嶼兒吃的第一根糖葫蘆。
在過去的十幾年里,她漂泊慣了,買吃的東西,向來都是考慮最頂飽的那些——包子、大餅什么的。
酸酸的,甜甜的。
到了小院門口時,其他小孩都進去了,小天遲遲沒有進去。
“你怎么還不進去吃飯?”葉堯拍了拍小天的頭,將手里的糖葫蘆木樁遞給了他。
小天接過木樁,抬起頭沖寧嶼兒招了招手,像是有什么話要說。
“嗯?”寧嶼兒下意識彎腰。
“你就是仙女姐姐,我認出來了,”小天趴在寧嶼兒耳邊說悄悄話,“不過,我會保密的。”
說完后,小天就拿著糖葫蘆木樁一溜煙跑進院子了。
葉堯想著寧嶼兒戴著面紗不方便在小院吃飯,便婉言拒絕了馮叔的邀請,帶著寧嶼兒去江月樓吃“古董羹”了。
畢竟是冬日的晚上,外面已經有些冷了。
江月樓的包間里卻是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寧嶼兒感覺周身都被暖意包圍。
菜肉入水發出“咕嘟——咕嘟”的聲音,真真是“浪涌晴江雪,風翻照晚霞”。
“少將軍,謝謝你今天帶我出來,”小火爐燒著,寧嶼兒從小養成的戒備都放下了不少,“若我自己悶在房里,可能心結會越纏越亂,無法釋然。”
“不謝,我也是給自己找個借口溜出來罷了,”葉堯將涮好的肉夾給了寧嶼兒,“少將軍聽著有些生疏,叫我葉堯就好了。”
“還要謝謝你收留小天他們,我也曾和他們一樣流落街頭,被凍過、餓過,那時候最想要的就是不透風漏雨的家,那南城的小院對他們來說大概是樂園了。”
葉堯:“那小院一直空著,小天他們去了它剛好發揮作用了。你說了太多謝謝,我們是一家人,無需這樣客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