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嶼兒淡笑了一下,葉家的恩情太多,便是說再多的感謝也還不清了。
“聽我娘說,離島大火之后,我父親派人將你們送去了孤童院。那后來你為什么還會四處漂泊、居無定所?”
寧嶼兒:“夫人說得不錯,將軍派人將我們送去了孤童院,那里的主僧德高望重且與世無爭,不計較我們身上的離島字痕,算得上是一處世外桃源了,我與其他逃出來的孩子們在那里也過了幾年平靜的生活。
可兩年后,主僧圓寂了。他的大弟子三戒并未斷絕塵根,自主僧離開后,貪念愈重。
有一日,三戒帶著兩個比我大幾歲的姐姐出去,說是去買些東西,可那些姐姐再也沒有回來。
有人問過他那兩個姐姐去哪里了,他說送她們去享福了,外面的榮華富貴,以后也會給我們。
過了一月,有一位大哥哥隨他出去買菜,回來告訴我們,他路過一風月之地時看到了其中一個姐姐,說她穿著桃紅的衣服,一肥頭大耳的男子摟著她的腰。
他告訴三戒時,三戒狠狠踢了他一腳,說是他認錯人了,那根本不是什么故人。
可后來,又有一位哥哥出去買菜,故意路過那里,又見到了那位姐姐。他趁著三戒去賭場的空當,和那姐姐搭了話,才知道三戒當日將她們賣給了那里的青樓,簽了賣身契,拿了許多銀子。
那時,我們才知道三戒口中的“榮華富貴”竟然是“逼良為娼”。
他對男娃拳打腳踢,將稍微大一些的女娃送去青樓,我們都不想再坐以待斃,便商量要找準機會一起逃出去。
那年中秋的前一日,三戒不顧主僧禁忌,買了許多酒肉在自己房中享用,下午時分,就喝得醉醺醺的。
我們覺得這是個逃跑的好時機,騙看門人說,三戒讓我們出去置辦中秋物品。
那看門人覺得出去的人太多,只允許五人作伴出去,其他人只好先留在院中。
那五位哥哥姐姐離開之后,我們便趁其他人不注意在墻邊摞起石塊,打算翻墻出去。
最后一個人剛要翻上墻的時候,那本喝得醉醺醺的三戒突然從屋子里出來,看到那副場景就呲牙咧嘴地叫罵,院里其他人都聽到了,都出來抓我們。
一群人實在不好跑,我們便分開了,大街小巷都有逃竄的孩子。
我進的是一個窄巷子,原以為到最后會是死路,卻意外通到了那里的一處碼頭。
我見前方有一家三口人上船,便悄悄跟在其后,裝作是其中一員,那船夫也未發覺。
船開了,三戒的人才趕到了碼頭,他們也無可奈何,只能干瞪著眼看我離開。
雖然成功逃離了三戒的魔爪坐上了船,但我并不知道船往哪里開。
在船上的兩天兩夜,我沒有水也沒有吃食,只有一個無知的孩童給了我半張他不喜歡吃的餅。
船上了岸,才知道那里是離京城最近的一處地方,城門上寫著鄴城。
那年,我才六歲。原以為逃離了地獄,沒想到之后的日子便是看不到頭的饑餓與寒冷。
鄴城有丐幫,他們見我是新來的,都欺負我,搶我討來的吃食,抓破我的衣服。
直到后來,我在街上賣藝、表演雜技,才勉強能賺點錢填飽肚子。
再后來,我坐著商隊的車來到了這里,城中沒有安身之地,便住在了城外無人問津的那座破廟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