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拿塊地還離自己家很近。
幾個村民當然表示同意。
能不同意嗎?
一等地的收成,比三等地的收成高出接近一倍。
賣隊長一個面子,收成直接翻番,這樣的好事哪里去找?
這個消息很快傳出去了。
當晚飯桌上,孫玉厚就詢問他了:“少安,我聽說你把咱家的幾塊一等地去,全換成三等地了,就圖為了合成一大塊。”
“是啊!”陳昭隨口說道,然后打算咽下嗓子眼的飯菜,給他爹解釋一下。
“你糊涂了你!”孫玉厚勃然大怒,斥道:“你往常多精明的人,現在怎么犯了混?三等地立著河遠,土地又貧瘠,就算合成一塊,也打不了幾斤糧食!你圖啥?”
“我不打算種地,我打算建個冬季大棚,在里面種反季節蔬菜,比如黃瓜,西紅柿什么的,冬天賣到原西,賣到黃原去!”
陳昭解釋。
“種蔬菜?那你咋交公糧?”
孫玉厚更不能理解了!
在他心里,農民不種地那還是農民么?以前給公家干,一年到頭分不了多少錢糧。現在跟自己干了,交了公糧,都是自己的。那還不好好干,手里錢再多,哪有倉里有糧,心里踏實。
在老漢的心里,沒有什么事,比米缸里沒糧更恐怖的事了。
陳昭解釋道:“爸,咱家不是還有幾塊地嗎?那里面種出的糧食夠咱家和姐姐家吃的就行,到時候交公糧,我花錢買去。”
“而且我這搞塑料大棚,是為了種反季節蔬菜,你想想,寒冬臘月我拿著一車兩車的黃瓜到黃原賣去,能賣多少錢?就這黃瓜,怎么著也得10塊錢一斤,而且有價無市!”
陳昭又詳細解釋了什么是塑料大棚,塑料大棚的作用是什么?
但是老漢根本不想聽。
他很嚴肅地說道:“你是迷糊了腦子嗎?你就算再好的算盤,那也得有水澆地才行啊?那塊三等地離河遠,又貧瘠,就算你搞個塑料大棚,不怕北風寒雪什么的,澆不上地,地里又沒養分,能長出啥菜來?”
陳昭舒了一口氣,原來老爹擔心這個啊!
也難怪,和土地打了一輩子交道的人,根本不了解什么是工業化生產。
陳昭笑道:“爸,你放心,我沒糊涂。我打算買個水泵,再買一些水管子,把那塊地變成水澆地!以后這菜賣的順利了,就在地頭上打一口深水井。肥料的事你就更不用擔心了,大不了花高價買點化肥。”
孫玉厚聽兒子說完,方才明白過來。
其實就是捅破一層窗戶紙的事,可是他卻關心則亂,自己鉆了牛角尖。
他迷瞪了半天;然后不由自主地蹲了下來,用手指頭在地上劃開了道道——這是進行計算活動。他劃的不是數字,而是一些象古星像圖似的點點杠杠;除了他,誰也看不懂其中的奧妙。平時簡單的帳玉厚老漢都用心算;一遇較復雜的數字,他就手指頭在地上劃開了這種“星像圖”。
孫玉厚在地上劃了一會,抬起頭,說:“看你那塊地,要是上足了水和化肥,一季能收上萬斤黃瓜。這么多黃瓜?這能賣的出去嗎?”
陳昭笑道:“爸,這你放心,咱們黃原人口一百五十多萬,城里人差不多有二十多萬,有十分之一的人買咱這黃瓜,咱就不愁銷路。”
壽光老王第一季的大棚黃瓜橫掃市場,當年冬天一度賣到20元一根。他們能做到的事,沒道理我這邊做不成!
要知道再貧瘠的地方,只要找到市場,保證能賺取龐大的利潤!
就像他當初倒賣糧票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