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大家都能吃上飯了,算是基本解決了溫飽問題。但很多人沒錢買化肥,沒錢供娃讀書,組織上安排我擔任村支書,就是帶領大家解決這個問題的。我現在說一下我的打算……”
陳昭第一次開會,就發表了自己“施政綱領”。告訴大家如何帶領雙水村發家致富。
目前有兩個計劃。
第一個計劃是開辦集體企業。
陳昭表示,大隊出資,建立一個磚窯廠。
現在各地都在大搞建設,但不管搞什么建設,都離不開磚瓦水泥。
雙水村建一個磚窯的話,只要燒出好磚,既能幫村里賺錢,還能為咱們縣的建設提供建材,也能解決農村勞動力閑置的問題,可以說是一舉三得。
這樣做最大的好處當然是村里和村民都有錢。
陳昭表示,一旦大家有了閑錢,他就可以推動第二步計劃。
全村推廣蔬菜大棚。
陳昭表示,自己經過兩年的探索,對大棚從方位、墻體、棚頂結構、大棚骨架、覆蓋薄膜等五個方面進行了進行了深入研究,保證深冬不需加溫。
他打算建集體性質的塑料大棚,但村里沒錢,所以需要集體投資、銀行貸款。
村民們將信將疑。但因為孫少安的威望,大家都沒多說。
開完會以后,陳昭算是正式走馬上任。
他這兩年,雖然沒怎么讓父親和妻子深度參與蔬菜大棚的經營,但是平時也沒少讓他們接觸。
如今自己成了村支書,自然沒時間打理這蔬菜大棚了,于是他便交給了自己的父親和妻子。
從名義上說,父親經營兩個大棚,雇了七個人。
妻子也經營兩個大棚,同樣雇了七個人。
而由他背后操控,金波經營的蔬菜運輸公司也雇傭了七個人。
每日將村里的蔬菜往大城市運輸。
已經形成了一定的體系,基本上不用他插手具體事務。
不過陳昭已經和他們打過招呼,最多經營今年冬天,他就會以集體的名義控股這幾座大棚和蔬菜運輸公司。
對此孫玉厚和金波倒是無所謂。
畢竟孫玉厚年紀大了,而金波已經攢下足夠的錢,想著自己創業了。
他打算將運輸公司的股份理清楚之后,他就休息一段時間,去青海找他的藏族姑娘去。
但秀蓮有些不太樂意。
自己家辛辛苦苦搞出來的產業,每年賺的錢比東拉河里面的水還多,怎么舍得讓出去?
陳昭安慰她:“我是村支書,要發展集體企業,你是我的妻子,好好地做一些清閑的工作就行,這才是對我最好的支持。何況咱們趕在旁人前面經營蔬菜大棚,已經賺了足夠的錢,以后咱們學著當年的山西商人那樣,用錢生錢,到時候眼皮一眨,下半輩子的錢就有了,不需要那么辛苦。’
秀蓮似懂非懂的點點頭,表示了贊同的意見。她現在不僅信任丈夫的謀略,而且有點崇拜他了。
幾年來的事實證明,只在丈夫決心搞的事,最終沒有搞不成的。不僅如此,還特別特別的成功!
丈夫本來既是一個大能人!
如今成了村里的一把手,要帶領全村人致富,她賀秀蓮當然要全力以赴支持丈夫實現自己的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