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下無人的時候,我常常會一個人陷入沉思之中。
腦海里自然而然地就浮現出那天的場景,而其他選擇也接踵而至。
這讓我不得不去思考,倘若當時我選擇了其他可能,還會是現在的結果嗎?
但過去無法改變,我寄出那封信也成了確鑿的事實。
……
夕離將懷里的抱枕墊在身后,有些疲憊的看著雪希。
講述完自己的故事并不是件輕松的工作,因此即便接下來只是作為聽眾,她也要節省一點力氣才行。
沿著夕離疲倦的目光,雪希心領神會的走到窗邊,拉上了窗簾。
屋子里的光線一下子就暗了下來,讓人有種此刻已是黃昏的錯覺。
雖然不會有人看到什么,但在敘述故事的時候營造這種類似于密室的環境總是種不錯的情趣、
對于雪希這個“斤斤計較”的人來說,也只有在這種環境之下,她才能敞開心扉說出自己的故事。
看著夕離慵懶的靠著墊子,已經做好了聆聽的準備,雪希也就不再浪費時間。
她清了清嗓子,用自己清冷而又具有魅力的音色緩緩開口。
和音色便足以成為致命武器的夕離不同,雪希的聲音并沒有那種決定性的殺傷程度。
雖然也能落到好聽的范疇,但更多的是因為她的外表而增添許多附加分數罷了。
而不管是敘述方式還是說話的語氣和銀音調,雪希和夕離是截然不同的類型。
……
雪希,舊務中學2班的學生,陳虛曾經的好友。
當視線重新回到那個被人們所忽略的時間點,可以從許多另類的角度發現不同的東西。
或者說,那些被忽略被淡忘的過去,才是構成事實的復雜細節。
和夕離不同,雪希跟陳虛的相遇更像是一場意外。
但以那件事為契機,兩個人的關系也在飛速的拉進著,建立了屬于彼此的默契。
對于夕離來說,陳虛更像是絕望之中的唯一選擇,無可奈何的救命稻草。
但對于雪希而言,陳虛并不是那種雪中送炭的關鍵存在,只是個可有可無的錦上添花般的角色罷了。
在那件事之前,她一直都是這么認為的。
不同的心態會導致行為和相處模式發生變化,人在畏懼某件事的同時,也會下意識地將對方朝著那件事的方向推去。
等到那件事真的發生了,也會覺得是自己早有預料,看透了對方。
相比起夕離那種友人以上戀人未滿的態度,雪希和陳虛的關系更像是互利共生。
雙方各取所需,幫助彼此處理著麻煩和意外。
直到運動會的那天,這種關系都在穩定而又平凡的維持著。
作為鄰班的成員,除了陳虛主動找她搭話的時候之外,兩個人之間并沒有什么交集。
畢竟這種隱秘的關系處于不公開的情況才是最好的選擇。
雖然這些事瞞不過夕離,但害怕這種共犯關系結束的她也只能選擇忍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