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戰力幾乎一比一。
折岳心中早已震驚不已,難道這就是萬安伯一直在推行的武道?
還是說只有在夢中學堂里才會如此?
不過更讓折岳吃驚的,是那親兵關于兵法的解釋。
在那親兵口中,兵法并不是折岳從《三國演義》中理解的那種靠巧妙布置的凡人手段,而是近乎一種法術。
一種適用于大規模軍伍的法術。
在現實世界中,儒門術法更多是集偉力于自身,最多壯行壯志,提升其他人的一些戰斗力,但是消耗極大,也往往只對儒生有效。而這兵法,似乎就是天生為軍陣而生一般,與儒門術法相比,在個人威力上有所不如,但是整體效果卻遠超儒門術法。
折岳隱隱感覺到了一條新的修行道路。
可惜的是,當折岳詢問有什么兵法示例的時候,那親兵卻支支吾吾說不出來。
想來是超過了夢中學堂中對這親兵賦予的信息。
看來還是需要自己領悟啊。
折岳走到沙盤前,看了看那沙盤,沙盤中有一條河流,而自己與那蠻兵就在河流的兩側。
根據哨探的回報,蠻兵已經安插下營寨,應該馬上就會派出哨探四下巡查了。
至于明明有探查寶物,為什么還要哨探巡查?
因為無論人、蠻,在軍陣中都有干擾探查的陣法,只有盡量接近,才能得到更準確的結果。
按親兵的方法,就算直接沖上去硬拼,他們也不是沒有勝算,但是折岳明白,這不是他進入夢中學堂的目的。
心思敏銳的他明白,這可能就是學習兵法的機緣。
……
折岳下令立刻拔營,將百人營廢除,只留下一個十人左右的隨軍帳,隨后命令軍帳中只留下八人,自己則帶著其他人埋伏起來。
果然不久后,就有蠻族哨探前來,對方見到十人的隨軍帳,立即返回。
折岳知道,蠻族必然會派出人來襲擊隨軍帳,于是在蠻族哨探離開后,立刻讓人又上前搭建了一個隨軍帳。
果然不久,一支二十人的蠻族小隊出現,對方見有兩個隨軍帳,明顯呆滯了片刻,又轉身離開了。
就在親兵以為折岳要再搭建第三頂隨軍帳的時候,折岳突然下令全軍渡河。
原來以折岳的判斷,蠻族見到軍帳增加,必然不會再掐著人數出兵,而會一次性出動大半,若是能擊潰就行動,不能的話就全軍回返。
果然不出折岳所料,這一次,來了六十余蠻族,他們望著仍然只有兩頂的隨軍帳,露出獰笑,沖了上去。
與此同時,折岳的親衛軍也已經到了蠻軍軍帳不遠處。隨著蠻軍出動,營帳中只有不到四十名蠻族。
“準備!”
眾人按照折岳的安排,分成了兩隊,前面一組人馬立刻披頭散發,渾身上下都抹上鮮血,一副狼狽的模樣。
“行動!”
折岳一聲令下,前面一組人馬立刻倉皇朝蠻族軍營跑去,而后面一組人則掀起了大量的塵土,躲在塵土之中,人族士兵釋放一股殺氣,阻止蠻族看透塵土。
蠻族營地的士兵見到數十騎人族沖向自己的營地,后面塵土飛揚,又看不穿,瞬間警覺起來,結果在后方那蒙蒙的沙塵里,有蠻語傳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