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真性發出的挑戰。
這個真性,雖然是個出家人,卻也從沒有遵守過戒律,他在江湖出名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出手殺人,而且是一連殺死三十五人,因而名震天下。除此之外,吃肉喝酒,交歡賭博,更是無一不精,無一不曉,他骨子里的狂妄自大、桀驁不馴,連自己的師傅大宗師一如和尚都不放在眼中,天上地下簡直沒有人能夠制住他。
他當時就宣言,要將玉陽子這個所謂的第六宗給擊敗,以印證自己的道路。
而彼時彼刻的真性,才只有十六歲。
這場爭端一旦展開,只是交手幾招,就被當時在場的一如和尚所制止。但是就這幾招,已經足夠玉陽子驚訝的了。
在這幾招中蘊含的武功底細,已經是先天境界之中,極高深的水平。
即使是玉陽子這個第六宗,要將當時的真性擊敗,也至少需要上百招后,而且一定要聚精會神,不能升起絲毫小覷之心。
否則攻守之勢異也,他也不好應付。
這個小和尚,可謂是前途無量。
但是只今天這一面之緣,玉陽子就能判斷出,自己的師侄李照,不會輸給這個所謂的佛陀下凡,人間的佛王。
事實上,不只是“不輸”!
玉陽子能夠清晰認知到,自己這個小師侄現在的境界,已經達到了大宗師的水平,可以說遠遠地超過了真性。
不過另一方面,李照畢竟天生絕脈,這是巨大的缺陷。
即使他莫名其妙練就了一身奇特的外功,但筋骨尚未長全,也不可能完全發揮自己的實力。真實戰起來,還是有太多太多的不足。
不過玉陽子堅信,不管他們誰勝誰負,年輕一輩的風騷,注定了要由這兩個人所帶領了。
“佛家有個小佛王,道家也出了個類似人物。他們的出生,經歷,都有類似之處,真性和尚自詡是佛陀下凡,難道李照還真是道君降世不成?”
玉陽子心中升起了一個荒謬的想法,“莫不是三清祖師爺,見了真性這個狂僧,于是也指派下自己門下的真君,一同降臨到了人間,進行一個佛道之爭?”
佛家的小佛王。
道家的小道君。
這難道還能是冥冥之中的某種巧合不成?
又或者,這樣的巧合,本身就來自于他們的師傅?
真性的性格,恰恰和玉泉子相近,卻成了一如和尚的弟子;李照的性格,也完全是一如和尚的路子,卻偏偏成為了玉泉子的弟子。
他們這師徒四人,好像正如玄陰真法、奇陽大經所預示的陰陽關系一般,呈現出一種混同的交融。
這太神奇了。
玉陽子這樣的習武之人,本來對這種怪力亂神的說法,一向是敬而遠之。可是此時此刻,這兩個驚才艷艷的人物,卻同時出現在江湖之中,而且仿若從出生開始,就針鋒相對,彼此牽連,注定要同放光芒。
這不能不讓人想歪。
想到這里,饒是玉陽子老成持重,思維也忍不住胡思亂想起來。一會兒想到他們的爭斗會造就什么更大的機遇,什么雞犬升天之流,一會兒又覺得這好似太過天方夜譚,不合乎情理,興許只是單純的巧合。
偏偏就在這時,他耳朵一動,聽到了一些道觀之外的動靜。
“陳,傲,然。”
玉陽子目光微動,似乎感應到了某些常人感受不到的東西,一字一字地念道。
然后,他站了起來,“看來師侄已經斬你一刀,令你驚動。現在你過來,無非是想要從貧道身上,探尋一刀新意,仿照你師傅當年的行為,臨陣突破,尋求生機——好一個大膽的后輩,竟然將貧道視作個磨刀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