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事實不是嗎?這也是我的個人需求,其實新自由主義中,個人主義可是新自由主義的核心。”
“OK,尹,我們談回電影。上午的時候你跟勒戈夫聊過你對新浪潮的批評,也聊過你對未來電影發展的展望。你認為未來必定會是藝術電影與商業電影互補的情形,你是如何作出這一判斷的?”
“很簡單,未來世界肯定是個人表達主義會越來越被唾棄。原因就是,作者你得迎合觀眾,這樣你才能有票房,才能生存,只有你生存下來了才有資格去講個人表達。就像現在的電視臺,作家,甚至報刊雜志,如果這些載體的內容受不到普通大眾的觀迎,那電視臺會沒有廣告收入,作家的書賣不出去,報刊雜志會停刊,那堅持再強的個人表達還有什么意義呢?”
“可是,藝術電影有三大電影節支持,也培養了一大批的藝術觀眾。”喬治反駁到。
“但是,你沒發現在戛納的電影市場中交易得最多的是商業電影嗎?《電影手冊》雜志一度虧損,已經換了幾個投資方了嗎?而且電影技術要發展就必須依告商業電影的嘗試。”
“嗯哼,怎么說?”
“比如說現代電影中經常用到的一些電影技術,如斯坦尼康、電子伸縮炮、3D技術、杜比聲音技術、特效技術等等這些電影技術都是從商業電影開始,商業電影開發這些技術就是為了更好的商業利益。如果電影行業依靠不賺錢的藝術電影,這些技術怎么來?沒了這些技術,很多藝術的新設想也沒辦法實現不是?”
“嗯,這個理念很多人都在說。”
“因為它是對的,所以,大家才在討論。所以,這是互補的。商業電影負責開發新技術,培養電影市場,而藝術電影可以應用新技術,還從商業電影的利潤中獲得一部分的電影投資,這樣藝術電影也有了生存的基礎,然后在商業電影龐大的市場中分流一部分高端的電影觀眾去藝術電影中。”
“這不就是互補嘛,而且像《電影手冊》與《視與聽》不正好是研究電影發展的雜志嘛,如果沒一切都沒只是理論,沒有商業電影在技術上應證,靠文藝電影去印證那些理論嗎?很多的文藝電影沒有那么多的預算吧?”
“好的,回到《綠皮書》的電影本身,為什么你在要連志拍了一系列成功的商業電影后,拍一部這樣的帶有政治色彩的電影。”
“哦,喬治先生,聽你的口氣,你不認為《綠皮書》是文藝電影?”
“是的,它依然是商業電影的內核,只是不披了件文藝的外衣。我不認為這它是純正的文藝片。”
“我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認為拍一部讓普通觀眾能看得懂的文藝片,可能比純正的文藝片更有意義。”
……
雖然看著尹子雄能夠侃侃而談,但實際上他的腦海中在高速的運轉著。面對這種全球頂級的專業雜志的發問,每個問題都是那么的刁鉆,所以,他不得不讓大腦高度興奮,超速動轉去應對這些問題。
果然,在接受完《視與聽》的采訪完畢后,尹子雄整個人都有點疲憊了。他準備吃完晚飯就睡覺,結果在吃晚飯之前,阿黛爾又來了。
這是來蹭飯,還是來蹭睡啊?或,蹭草?
“你出現在《電影手冊》的電子封面上了,而且,關于你的采訪,現在的圈子里的爭議有點大。我喜歡在觀點,美國還沒學會如何面對種族問是,畢竟它才面立200多年,跟五千年的中國與幾千年的歐洲沒法比。哈哈,這個太有趣了。我特別喜歡你說的那一句‘雖然他粗俗,沒文化,但他做的事情比很多看起來文明的人更像文明人。’哇喔,你知道嗎?這句話被放在《電影手冊》的封面作為底語。而且,現在好多的電影同行都在討論你。”
“我……”
“還有,還有,我很喜歡你抨擊新浪潮的那些東西,雖然我也是這類電影的受益者,但我真是不想看這些又長又無聊的電影……”
“……”尹子雄懵逼了,被這個一進門就嘰嘰喳喳的女人給吵死了,但很明顯她很興奮,也很高興。
“意思是我的采訪現在影響很大?”
“很大,非常大,有幾個朋友都想認識你,可是,我不會介紹給她們的。”
“呃,你把我們的關系告訴別人了?”尹子雄驚訝。
“有記者在報道了,估計很快就會傳開,不過,不用擔心,這是很正常的炒作,過一陣子就沒事了。”
“……”尹子雄相當的無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