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等第二天尹子雄起床后,他看了一下相關的報道,嚯,還真是的,到處都是對他觀點的討論,當然有支持的有反對的。
畢竟現在尹子雄也不是什么小透明,小菜鳥了。所以,有好多出來蹭熱度的也屬正常。
尹子雄買了兩份雜志,還有一份場刊,昨天是沒空看場刊,所以今天他打算看一看。
《電影手冊》雜志的封面就是尹子雄走威尼斯紅毯的照片,意氣風發,露著迷人的笑容,但長相還有點少年感。
而對尹子雄采訪報道的正文標題就是《尹子雄:我反對遠離普羅大眾的藝術電影》
看到這標題,尹子雄笑了,難怪引起爭論,這能不引起爭論嗎?旗幟鮮明的反對藝術電影了。
一個入圍了藝術最高獎的電影導演卻反對藝術電影,這是多么的諷刺?尹子雄看了一下報道,還算比較客觀,通篇都是如實的記錄了勒戈夫與尹子雄的對話。當然還有描寫作者進入到了會么環境下,見到了一個什么樣真實的尹子雄,又是描寫了尹子雄說話的狀態、語氣與動作,文章中更是贊揚了尹子雄的泡茶水平,更是贊揚了中餐的魅力。
有了這些的描述,這讓整篇采訪看起來非常的生動,如讀者親臨現場與尹子雄對話一般。
只是在最后的篇幅中加入了勒戈夫對尹子雄說法的一些小的見解,比如他在文章的結尾如此說道:‘電影的發展本身是各種思想碰發后而推動的,在很早前,電影的蒙太奇、多線結構、深焦技術、長鏡頭等等這些是被電影人們認為的電影技術的革命,但是如今的這些革命在藝術電影中卻是越來越少,反而更多的電影技術革命體現在商業電影上。
因此,我們的藝術電影是否真的到了需要反思的階段?可能有人心里有了想法,也有人不敢言。但是今天,全球最具有潛力的年輕導演尹子雄說出了反對的聲音,這只是個拋磚引玉的舉動,可以引起大家的思考。’
還算公平公正,不虧自己請他吃了個中餐。
《視與聽》雜志同樣用了尹子雄照片作為封面,是昨天在他房間內現拍的一張照片,尹子雄沒那么講究,不讓什么攝影團隊進來又是布光又是化妝的拍照。他就讓喬治拿著相機隨便拍,拍出他覺得可以的就行。
但是,《視與聽》的標題卻是不一樣的,《迎合觀眾,這才是電影的未來!》。好吧,這個標題一看就是在帶歪讀者的節奏,但是看完整篇報道后,尹子雄又沒發現修改過他說的任何一個字。
只是,通篇讓人覺得尹子雄就是充滿了功利主義。
去好萊塢干嘛?學習與賺錢。未來電影是商業電影賺錢了才有機會表還個人主義的藝術電影。《綠皮書》是一部披著文藝外衣的產業電影?尹子雄:我同意……
從頭到尾,看看,無不透露出:這不是一個純正的藝術電影導演,《綠皮書》也不是部純正的藝術電影。
所以,威尼斯電影節的評委們,你們看著辦。
尹子雄看完這篇報道,他抓了抓眉頭,敵人很狡猾,手段很高明。既說了事實,又帶了節奏。
按道理來說,尹子雄的手段也不會很嫩啊,但勝負中還是會有負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