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電影不是抽象的繪畫作品,也不是另類的手工藝品,只是個人思想的表達。電影是需要大量的金錢投資,需要從觀眾的票房中收回成本與賺取利潤的。電影的這一屬性就注定了它一定是要走大眾路線,而不是走精英路線的。”
“所以,電影從來不是個人的,而是大眾的。但是新浪潮卻違背了這一理論,把電影做成了個人的抽象繪畫作品,個人的另類手工藝品。”
“咳,那么,尹導,你覺得新現實主義電影的未來發展之路在哪?新浪潮的電影之路又在哪?”阿爾貝托·巴爾貝拉問道。
“阿爾貝托主席,今天我說的一番話足可以讓我在全球的電影圈被絞死了,你還要我給藝術電影的未來發展之路提出建議?我覺得,會不會有許多的電影人想來拍死我?”尹子雄委屈的像個孩子。
“哈哈,孩子,別怕,任何的電影理念都是需要交流碰撞的。如果沒有人提出反對的聲音,又怎么能找到正確的路呢?”阿爾貝托·巴爾貝拉回答道。
幾位大師也是肯定的點了點頭,這讓尹子雄很意外,其實歐洲的一些大師也是挺開明的,要不然,他們的文藝也不會影響著全球。
“好吧,那我姑且說說。我覺得新浪潮,新現實主義這些不是不可以存在,是完全可以的。但我們的主流電影思想不應該把它們當作評判電影藝術的標準,它們只是電影藝術的一種,并不是全部。”
“《阿凡達》制造的顛覆所有人觀念的視覺藝術就不是藝術了?同為藝術,為什么要排斥另一種藝術呢?我覺得這是狹隘的藝術觀念。我知道,新浪潮當成的成立是為了對抗好萊塢成立的。我覺得可有理念的對抗,但不能連藝術本身也否定了吧?”
“那你說批判才是電影的藝術,作者電影才是電影的藝術。那顛覆觀眾視覺的就不是電影藝術,能讓全球大部分觀眾認可的也不是電影的藝術。這樣的電影藝術觀念本身的格局太小,所以,這條路也只會越走越小,就像當下藝術電影的處境一樣,還有幾個人愿意看呢?”
“所以,我認為未來的電影藝術作者電影是藝術應該只是其中的一種,批判現實的也是藝術的一種,大眾的商業電影也應該是藝術的一種。電影藝術應該是多元主義的藝術,而不是孤立主義的藝術。”
“嗯,很好。那應該怎么做?”佩德羅·阿莫多瓦問了一句。
“呃,我覺得三大電影節應該改一改了,因為現在主導電影潮流的就是三大電影節,那么你們改變了,電影的思想也會改變。”
“但是,沒那么容易。”阿爾貝托·巴爾貝拉苦笑著。
尹子雄當然知道依附在這個藝術理念上有多少的利益人,甚至利益導演,他們除了拍這些電影,別的不會,不讓他們獲獎,不讓他們把自己標榜成最高藝術的代表,他們會發狂的。
“所以,我準備辦一個集合多元藝術的電影節,可以新浪潮,也可以有新現實主義,更可以有商業電影,它們可以在不同的板塊獲得相關的榮譽。我覺得21世紀應該是多藝術融合的電影時代,以觀眾為主導以個人思潮為輔助的電影藝術時代。”
“哇喔,年輕人,很了不起的想法。”朱塞佩·托納多雷豎起大拇指。
……
所謂的論壇在接下來幾位大師對尹子雄新電影節的設想上紛紛出謀劃策,同時大師也讓尹子雄明白,其實藝術電影并不是洪水猛獸,他更像是前沿的藝術探索,像時裝秀一樣,也許時裝秀上的時裝并不一定成普羅大眾的日常穿著,但一定是引領大眾服裝走向的風向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