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凝安的人說的原話就是,有戶籍的,愿意賣身到李凝安家里的,每天三頓飯,三菜一湯,最少是一個肉菜,愿意幫忙的每天都有白米粥,一個菜,菜隨機,而不愿意的,可以等著每天的施粥,每天一碗黍米粥,一個黍米面做的的饅頭。
大家聽到后,不搶了,有些因為逃亡,沒有家人或者是只有一個兩個的,都去簽賣身契了,大多數還是愿意幫忙的。
李凝安讓管家挑選,家里有家眷的,能一起干活的都要了。全部都分配到了山上的房子里,那里房子本來就蓋的大,一個屋子一對夫妻,或者一家四口都可以住。
一家人一個屋子,屋里當初都打了好幾個床,家具什么的一應俱全,除了不能在屋里做飯。
管家把每個人都登記了名冊,統計下來,賣身的大概一百多人,其他的有三百人左右愿意幫忙,都是年輕的。
李凝安讓家里廚房里會做菜的,去教他們已經賣身的女子做飯做菜,賣身的男的則是一起去打造桌子,打造碗,等飯做好了,去施粥。
而那些愿意幫忙的則是維持紀律,讓大家不掙不搶的去排隊打飯。
灶臺之前蓋房子,只有十個,現在人太多了,又讓愿意幫忙的人去多蓋一些臨時灶臺,說是臨時,其實也是跟之前的灶臺蓋到了一起。
就這樣,一個時辰,幾十個灶臺蓋了起來,李凝安提前就買了百來個鍋,現在拿出來一些放灶臺上,而房子周圍也讓他們蓋灶臺,方便賣了身的老人家,孩子,在房子周圍做飯,而賣了身的,可以回房子里跟家人一起吃飯,也可以在施粥的地方直接吃。
外面不幫忙的流民,在山腳下,看著大門里面幾十個灶臺同時燒火做飯,有的白米粥,有的煮黍米,有的蒸黍米的饅頭,有的拿著黍米在石磨的地方磨黍米粉,有的在炒菜,有的在燉骨頭湯。
等做好了之后,幫忙的人喊著大家排隊,給大家發木碗,并交代只有這一個,好好保護碗,每頓飯拿著碗過來打飯。
李凝安也提前說了,沒有勞動力的老人跟孩子也是打白米粥,只不過是被熬的碎碎的,有幫忙的人拿著桶,到他們身邊每人一碗粥,一個饅頭。
要是在場有人搶就不施粥了,所以大家為了吃一口飽飯,都不敢搶,排隊的排隊,每人吃完一碗粥,吃一個黍米饅頭,碗里還有一些菜,還有一碗骨頭湯,而幫忙的人在大家都吃上的時候,也開始吃了起來,賣身的人則是進去,在桌子旁吃了白米粥,白面饅頭,肉,菜,吃完了繼續干活。
因為是中午施粥,離晚上還有一段時間,李凝安告訴他們,不準去村民家,要是想在這住,就自己去隔壁山砍樹,蓋棚子。
大家能動的都去隔壁山找東西了。
一下午時間,大家在村里空地上蓋了不少的棚子,離李凝安施粥的地方也不遠。
賣身的一百多人,下午則是在院子里準備晚上的東西。順便幫李凝安把動物場,果林場,都伺候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