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大家每天這樣過著,幸好這些流民沒有帶來病。
沒過幾天,流民越來越多,不過就算是流民再多,李凝安還是按照之前定的,愿意賣身的,管吃住,不愿意的想幫忙的幫忙,不想幫忙的等著施粥,吃的等級也直接說了。
李凝安當初在山上蓋房子,蓋的大,最少容納上千人,所以不用擔心。
吃的李凝安家里的地窖,也是不斷的送過來蔬菜,山上的地窖里面都是白米跟黍米。
就算是人再多也不怕,畢竟李凝安空間里時間流速開到了最快,家里之前屯糧,都拉到了山上的地窖里面,現在家里都是李凝安空間種出來的。
旱災剛開始,李凝安就給李凝剎傳信了,要是暗剎山莊吃的不夠,就來李家村,不過李凝剎聽說有流民后,就帶著一半的人來保護了,也被李凝安分到了山上的房子里,而李凝剎跟他的幾個親信,則是住在了李凝安家里。
暗剎山莊出來了一半的人,自然是山莊的糧食能再多吃一段時間。
李凝安也說,暗剎山莊的人通通不用干活,只負責看守各個地窖的糧食就好了。糧食不夠就從家里拉出來。至于到底有多少屯糧,沒人知道,所有人只知道李凝安有糧食,只要不禍害李家村的人,就天天有吃的。
李家村,這個災年,除了剛開始,之后一直是相安無事,每天吃完飯,李家村的村民還出來跟流民聊天。
而京城那邊也不容樂觀。
京城的城門外,全都是流民,而皇上跟百官卻商量不出一個辦法,開城門的話,不出一日,京城淪陷,不開城門,過幾日流民越來越多了,一定會亂做一團,到時候說不定會守不住。
也有人說開倉放糧,可是國庫的糧食根本支撐不了多久,不出幾個月,國庫就會空了,而旱災也不知道會維持多久。
而且很明顯的可以看出,災民中有其他國家的人。
最后國師蘇耿出了個主意,我國的憑借戶籍證明進入京城,其他國家的就不用管了,進入京城的流民可以施粥,三品以上的輪流施粥,由皇室給那些人蓋棚子的材料,讓他們自己蓋棚子住。
這樣一來,國庫也能維持的久一點。其他國家的流民等了許久,就是不開門,實在沒辦法了,老弱婦孺繼續流浪,流浪了一個月,走到了平城附近,會垣朝語言的人,看到平城雖然街上人少,但是還是有人在街上走動,一問才知道,李家村的李凝安,從災情開始,就一直在施粥,這才讓平城安穩許多。
平城富商也有不少施粥的,但是沒有李凝安這么久,于是各國的流民聽到后就直接去李家村了。
李家村因為李凝安的施粥舉動,每個人雖然不敢離家太遠,或者家里必須留人看守地窖,但是還是有不少人出來走動走動的。
這天村民給了李凝安說了個消息,鎮上好多流民往李家村來了,看容貌,是其他國家的。
李凝安表示知道了,然后下令,老弱婦孺可以免費提供吃食,但是成年男子必須簽賣身契,防的就是災情過去,會有戰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