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白藥對丁益民刮目相看。
他一個搞設計的,在98年市場普遍哀嚎的情況下,能有這份眼光實屬難得。
所以說,千萬不要以貌取人,更不要以言辭取人,木訥的未必是蠢,油滑的也未必沒有才干。
巴菲特在08年經濟危機時說過一句話:‘他人貪婪時我恐懼,他人恐懼時我貪婪。
這和白圭的名言有異曲同工之妙,只是白圭比巴菲特早了兩千多年。讀史使人明智,懂得活學活用,老祖宗的智慧,就變成了自己的智慧。
丁益民做到了。
至于他說的地價90元一平米的歷史低價,并不是笑話,而是真實存在的。
縱觀國內的土地出讓制度,大體經過了三個階段。
最早是計劃經濟階段,土地分配完全被中央政府壟斷,地方政府的作用極小極小,這個階段無所謂什么地價。
后來改革開放,逐漸加大了土地的開發利用,但還沒有明確的法律條文做出詳細的規定,這是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積累了經驗,也吃了很多苦頭。
直到1988年,《土地管理法》規定,絕大多數建設單位應該通過土地出讓的方式獲得土地使用權,土地出讓金正式登上歷史舞臺。
但是,《土地管理法》沒有規定具體的出讓方式,從1990年到2002年間,幾乎所有的土地出讓都是通過當地政府和企業單位私下里“閉門談判”獲取,這使得實際成交價格遠低于市場基準定價。
比如,1998年首都的土地出讓金是43億元,占首都當年gdp總值的百分之二不到。
蘇淮全省土地出讓金占比不到百分之零點五,至于東江,可以忽略不計。
一方面,是因為地賣不出去,另一方面,是因為土地出讓金真的太便宜。
東江的土地出讓金基準定價在200元上下浮動,可那是指正常年份。不正常的年份,比如93、94年房地產最火熱的時候,上漲到六百元。
現在也是不正常的年份,泡沫破裂,房價暴跌,土地出讓金自然也得隨行就市。
但,跌倒90元,也真的是離譜之極。
“是嗎?關于暴漲,你有具體的數據支撐嗎?”林白藥繼續問道。
丁益民還是嬉皮笑臉的說道:“這只是我個人的胡思亂想,但也不是完全沒有憑據。北宋士大夫王禹偁在《小畜集》中寫道:‘重城之中,雙闕之下,尺地寸土,與金同價,’可知越是發達的社會,越是土地價格昂貴,北宋那樣的繁華盛世,竟寸土寸金。再看我們現在,經濟越來越開放,人口流動越來越厲害,農村的喜歡往城市里鉆,小城市的喜歡往大城市鉆,民生四樣,衣食住行,現在溫飽解決了,日子過好了,誰不想買房子,這和北宋何其相近?可城市里適合居住的土地只有這么點,物以稀為貴,以后也會寸土寸金……”
這番話沒有任何具體的數據支撐,但引經據典,古今映照,頗有說服力,讓人一聽就覺得似乎很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