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開門見山,把話點透,道:“喬市長,這些爛尾樓項目里有八成是作為不良資產從四大行和東商行剝離給城建投的,實際估值遠低于之前的七八個億,現在能值兩個億還得看有沒有人愿意接盤。否則的話,其實一文不值。”
林白藥的第一套方案,是打算用一千萬對接城建投手里的所有爛尾樓項目,如果實現,估計能發一筆大財。
就算到年底只能用一千萬先盤活十幾萬平米的商品樓,到了明年,借樓市暴漲東風,可以一邊回籠資金,一邊繼續盤活,哪怕資金跟不上,把部分項目轉讓給別的進場的資本也能賺幾倍的利潤。
然而,喬延年不會同意。
智商正常的人,都不會同意這么激進的方案。
林白藥這是以退為進,先拋出一個異想天開,再拋出第二個相對靠譜的,兩者對比強烈,會讓人更加容易接受。
在后世發展成熟的樓市里,爛尾樓收購的方式,大體就是這兩種。
第一種是資產并購,類似林白藥提出的第一套方案,由收購方出錢收購所有方的資產項目;第二種是股權轉讓,收購方收購資產項目所有方的股權,或者資產項目所有方將資產項目的債權轉為股權,入股收購方,合作開發,參與分紅。
但是在98年,爛尾樓作為新生事物剛出現的上世紀末,從政府到銀行到地方,還在摸索著尋找解決方式,所以喬延年一看計劃書,就立刻讓馬明志通知林白藥來面談。
因為他看到了計劃書的可操作性很強,遠比之前所有設想過的方案還要完善。
經過面談,林白藥的第二套方案更合他的胃口。
“喬市長,城建投入股還有一個好處,您可以往寧安地產派駐財務和審計人員,負責監督所有款項的使用。爛尾樓為何形成?很大原因是開發商從市里拿地皮,再用地皮去銀行貸款,然后把貸款的一部分投入到金融行業,比如放貸炒股等賺快錢,再把另一部分拿去拿地皮,再去銀行貸款,由此滾雪球的發展,制造了經濟繁榮的假象。一旦金融行業發生波動,錢收不回來,或者樓市行情不好,新開的樓盤賣不出去,造成資金鏈斷裂,開發商破產跑路,于是爛尾樓砸到了銀行手里,砸臭了政府臉面,砸毀了買樓的那些老百姓的生活……”
“允許您和城建投進行資金監督,確保我的錢,貸款的錢,城建投的錢,全部用到爛尾樓項目處置里去,挪用一分,您要了我的腦袋!”
這等于是我掏錢帶著你去大保健,還主動躺平先上,用自己的清白之軀驗證小姐姐的身體健康,免除你的后顧之憂。
親爹能做到嗎?
親爹也做不到這么貼心吧?
喬延年大為震撼,眼眸里的贊賞之意越發濃郁,道:“林總,我很佩服你,但我不明白,你對明年樓市的信心,到底從哪里來的?”
林白藥心里很清楚,喬延年說到底不是商人,他不會因為你說“我有敏銳的商業嗅覺,我有經濟數據分析模型,我有搏一把的勇氣和最后獲勝的信心”就甩開膀子陪著你瘋。
他會考慮商業因素,但那不是主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