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處理政事
眾人困惑望著他,李泰坐在石凳上,一本正經的說道:
“第一件大事,是朝廷燃眉之急。"
“當朝廷缺錢時,朝廷文武百官沒人拿出一個主意,最后是我讓五姓七氏捐贈給朝廷九十八萬貫,緩解了朝廷缺錢的難題。”
“九十八萬貫三省六部十二司收到沒有?”
李泰看向裴寂,裴寂趕忙道:“已經收到了。”
李泰問道:“你們覺得,這件事辦得如何?"
不等其他人吭聲,程玉先作揖道:“陛下心思縝密,不僅識破那七位家主的陰謀,還讓他們心甘情愿出錢,奴婢打心底里佩服!”
眾人微微頷首,認可他的話。
對于李泰能生錢的本事,確實沒得說,尤其是和五姓七氏那七位家主第一次過招之時,開始文武百官都覺得李泰可能要吃大虧,卻不想李泰硬是憑借七塊石碑,改變了結果。
不僅讓五姓十望心甘情愿捐贈九十八貫。
而且還讓其聲威在百姓心中大打折扣。
這般手段,足以證明李泰的能耐。“陛下英明,解朝廷燃眉之急之事,臣萬分欽佩。”
李泰從石桌上拿起一抔瓜子,一邊磕著一邊繼續說道:
“第二件事,是成立皇家鹽市。”
“鹽鐵使司販賣青鹽之案,讓朝廷的公信力受損,若不是我命沈煉成立皇家鹽市,鹽政之弊只會越來越復雜,想要革除弊政,就成了天方夜譚之事。”
“自從皇家鹽市成立,朝廷也有了新鹽,不僅打破豪門望族壟斷鹽價之困局也一掃鹽務之弊政,百姓獲利,朝廷同樣獲利,你們說對嗎?”
“陛下所言甚是!”
程玉畢恭畢敬道:“皇家鹽市帶來的不單單是革除鹽務弊政,更是為朝廷國庫之中,增添了一千萬貫,也為后面的朝廷糧倉成立,打下了夯實的基礎。”
看看這個拍馬屁的,聽著比以前那些人的話舒坦多了,李泰眨眼道:
“而接下來的第三件大事,是頡利可汗率領二十萬大軍,與逆賊梁師都合謀一處,直奔長安城下,若不是突利小可汗因我而降,后果恐怕不堪設想。”
程玉大聲道:“陛下圣明!”
裴寂四人,李世民、李有容目光古怪的望著程玉,你到底是來宣揚圣旨的,還是來吹捧李泰的?圣旨宣讀完了不趕緊回去復命嗎?
“第四件事,就是真定公主案。”李泰一臉認真繼續道
“崔恭禮借退婚之名,構陷朝廷,欲折損朝廷威名,若不是我前往京兆府,當堂揭穿崔恭禮之詭計,你們可知皇室將面臨天下多少人的唾罵?”
程玉欽佩道:“陛下洞若觀火,奴婢佩服!"
李世民也點了點頭,不管怎么說,李泰這件事辦的讓他最感欣慰,如果真讓崔恭禮得逞了,后果是真的不敢設想。
“第五件事,是設立朝廷糧倉。”李泰小臉一肅,揚起一根肉乎的手指道:
“蝗蟲肆虐,田地不分好壞,地中莊稼都十不存一,豪門望族囤貨居奇,欲操控糧價以求大利,若讓他們得逞,你們可知道要有多少百姓家破人亡?到時候千里餓殍,人相食之慘狀出現,我大唐何以迎盛世?”
“朝廷糧倉設立,將糧價壓了下去,阻止了豪門望族借囤糧之機來斂財的可能你們說,這算不算一件大事?”
“陛下英明!
程玉就差五體投地了,崇敬的道:“若非朝廷糧倉,僅是長安城內,便不知要有多少人餓死。”
眾人頷首,這話確實沒錯。李泰奶聲奶氣繼續道
“第六件大事,是我在長安城內微服私訪時,見到長安縣縣令周橋,受賄而欺壓百姓,以及萬年縣縣令孫敬,審案不嚴構陷民女劉氏欲將其置于死地,二人現都已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