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件事,便是吐蕃和親。”
“吐蕃名義上是和親,實則是看我大唐蝗蟲肆虐,朝廷焦頭爛額時,想要伸手要好處,不給他們就陳兵邊境,讓我大唐面臨內憂外患之局面。”
“但廢太子去了一趟吐蕃之后,和親還是會和親,但不是我大唐嫁公主過去,而是他們的公主,來我大唐。”
“一個月內,七件大事。”
“且這七件大事,都已塵埃落定。”
李泰攤開手掌,眨著眼道:“換做是你們,你們可以嗎?
裴寂、陳叔達、蕭瑀、封德彝默然不語。
換作是他們,還真不行!
畢竟這里面有很多東西,不是他們能想象得到的,就比如勒石記功,挖礦制鹽,就算他們想破腦袋,也想不出這等解決辦法。
經過李泰的一番話,他們回過神來吃驚發現這七件大事,竟是在同一個月內發生的。
平均四天便是一件大事。
而在四天之內,李泰都徹底解決,且還是不留后患的那種。
眾人看向裴寂。
裴寂忽然發現不知怎么開口,李泰這話說的很明白了啊,一個月內發生了七件大事,有文武百官摻和進來什么事嗎?
“陛下英明!”
裴寂嘆了口氣,拱手道:“臣做不到,不僅是臣做不到,恐怕放眼于天下,除了陛下,誰也做不到。”
這七件大事。
都是李泰自己解決的!
文武百官幫上什么忙了?什么都沒有啊!
不僅沒有,而且每一次李泰在決定做什么事的時候,文武百官都站出來實名制反對,幸好李泰乾綱獨斷,每一次都不把
百官的話放在耳中,也正因此,所以七件事才得以解決。
“現在回過頭來再說因為開設唐學以后,一些在朝京官們不樂意的事。”
李泰嘖嘖了兩聲,稚嫩的嗓音帶著一抹戲謔道:
“我看百官不樂意的事情多了去!"
“但是百官不樂意時,他們都在干什么?
“他們不樂意,為什么在朝廷缺錢時他們不站出來拿出一個可行的解決辦法?
“他們若是不樂意,鹽政之弊,為什么拖到我出手前,不見革除弊政?"
“他們不樂意,蝗災肆虐之時,名門望族囤貨居奇,你見他們出手了嗎?但凡出手的,卻也是跟著囤貨居奇,想大發橫財!視民生而不顧,那時他們心中的三綱五常,敵得過萬兩黃金嗎?”
“所以說
“他們不樂意,有用嗎?”
“我看沒用!”
本書首發來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