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津門,太好了!我也跟你去!”
秦京茹一把就把車門拉開上了車。
何雨柱有些傻眼,他根本沒想著去津門,這特么秦京茹還當真了,得嘞,反正一直沒去過津門,現在過去看看也不錯,萬一借此機會能把秦京茹拿下呢?!
何雨柱懷著邪惡的念頭,還是答應帶著秦京茹去津門。
京城距離津門一百多公里,何雨柱開車飛速,這時候也沒有查超速的,另外路上的車也少,可以讓何雨柱盡情地開。
不到兩小時,何雨柱開著吉普車已經到了津門,帶著秦京茹走進一家海貨店,發現有冷凍的黃花魚。
這時候的黃花魚,在津門有特殊的稱呼。人們都叫河口花。特指渤海灣靠近北塘口那塊兒盛產的黃花魚。
這里的魚非常有名,清末津門名士周楚良寫的《津門竹枝詞》中這樣寫道:“貢府頭綱重價留,大沽三月置星郵,白花不似黃花好,鰓下分明莫誤求”。
沒錯,這里的黃花魚在以前是貢魚,事實上,明清以來,河口花魚就早被列為貢品。據說乾隆皇帝也曾站在津門大沽河口,看到黃花魚出水,漁民網獲,發出過“黃花白如雪,銀絲千斤不值錢”這樣的感嘆。
戴愚庵在《沽水舊聞》篇六《乾隆吃面魚》中寫到乾隆駐蹕大沽造船所,避雨漁家,“漁父乃具饌。有面魚一品,為上生平不識之味,大加稱許。翌日天晴,上脫內襯龍袍勞之”。
面魚之后便是棘頭,也是上市時間極短,只一兩周。“這兩種魚加一起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沒,挺有意思的。”
“售貨員,這黃花魚多少錢一斤?!”
何雨柱問道。
售貨員說:“黃花魚兩元一斤!”
何雨柱沒覺得貴,秦京茹忍不住說道:“這也太貴了!兩塊錢都夠我們家一個星期的口糧了!”
售貨員本來看他們是開車來的,還以為是大客戶,一臉熱情,沒想到秦京茹會這樣說,頓時臉色沉下來:“買不起別買!”
“誒,你這人怎么說話呢?!”
秦京茹更不愿意了!
“好啦,不要和他計較這些,沒必要!咱們去別家買就是!”
何雨柱勸阻一句,他沒有拿錢去打售貨員的臉,這完全沒必要,那樣做反倒是給售貨員增加獎金了。
至于通過多買,把經理引出來,讓經理開除售貨員,像也別想,這不是幾十年后,那時候,這一招或許有用。
現在售貨員可是鐵飯碗,別說售貨員只是瞧不起人,就是態度在惡劣,經理也沒去那里開除他!
正因為這樣的制度,售貨員等職位的人才會自覺高人一等。以至于到最后競爭不過私營企業,自己把自己玩下崗了!
好吧,扯遠了!
何雨柱拉著秦京茹離開了海貨店,開車來到幾公里外的另一家海貨店,這家店里的黃花魚照樣是兩元一斤。
不過這里的售貨員態度不錯,秦京茹覺得價格太貴,也沒諷刺什么的,反而告訴他們,想要買便宜海貨,不如去葛沽看看,那里有海鮮市場,海貨最便宜了。
何雨柱盤算下時間還來得及趕回京城,開車帶著秦京茹又去了葛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