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產品竟然是你獨自研制出來的?”于慧驚訝道。
“對的。”李信微笑道,“好叫于記者知道,其實我除了是一個罐頭廠的廠長之外,更是一名廚藝精湛的廚師,也有研發新品罐頭的基礎。”
于慧也算見多識廣,自然知道沒有難以計數的失敗和嘗試,哪能輕易獲得成功的研究成果。
像眼前李廠長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便推陳出新,研究出新產品,絕對是個奇跡。
這其中的艱難困苦可想而知。
“這研發的過程一定很難,很苦吧?”于慧忍不住感嘆道。
“難,相當的難!”
李信點了點頭,煞有介事地說道:“那段時間,我起的比雞早,睡的比狗晚。
為了徹底弄清外國人的口味,我沒日沒夜地泡在圖書館,成天對著數以百計的英文書籍,查找資料。
又為了弄出合適的香料配比,我幾乎賴在廚房,一遍又一遍,不勝其煩地煮制豆子......”
他“啪嗒啪嗒”說了一堆,其中有真有假,聽得于慧一愣一愣的。
事實卻是,或許因為有【幸運的腦】開掛,他只是搗鼓了不到兩天,就弄出了新配方。
這當然不能對于慧說。
樹立典型嘛,當然是沒有困難,創造困難。
一帆風順,輕易成功,那還能叫典型嗎?
接下來,李信說的愈多且愈詳細,于慧聽得也是既震驚,也興奮。
一個年輕的不像話的廠長,在廠子瀕臨取締時,臨危授命。
他用自己的智慧和知識,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帶領工人推陳出新,并成功創下百多萬美元的巨額外匯。
這多具有傳奇色彩啊!
于慧敢用腦袋保證,此次廣交會,沒有比這再牛的了。
這新聞一旦報道,引起的社會凡響,還不如潮?
當然,李信也沒有太高調。
照片的話,只用個側面照片,外加這年頭的報紙上的照片,失真的很,只要不是熟人,基本認不出李信。
至于名字,也沒有用真名,只是用罐頭廠的“小李廠長”代稱。
畢竟他賺取聲名,只是給自己弄個保護傘,過猶不及。
李信可是知道的,改革開放初期,特別流行參觀學習。
小小的罐頭廠創造百多萬美元的外匯,這事必然引起轟動,罐頭廠被參觀學習,那是肯定。
真要被聲名所累,天天應付參觀,那他還做不做事了。
而且人多眼雜,別再把他掛靠的事情抖出來。
所以無論如何,要阻止這種事情的發生。
真要有人想參觀學習,完全可以交給味全那邊,那邊是應付這事兒的行家,也喜歡這事兒。
甚至可以以此為籌碼,和味全那邊換點好處。
采訪結束后,于慧也懶得再回廣交會,反正也找不出再比李信這轟動的事兒。
回到宿舍,她大筆一揮,寫了一篇簡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