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菊堪餐,春蘭可佩,皆眾鼻之所芳也。”
高寶德由衷贊道。
“禁中之時,矮苑花囿,寶兒曾言,欲伴之邕旁,共賞粉紫蜀棠,共食推潭仆遠。”宇文邕見高寶德一副癡愣的模樣,不由得笑道。
“可還作數?”
高寶德果斷說道:“自然!”
“只是可惜,矮苑花囿里的那片粉紫蜀棠,估計已然秋熟,可食可用,但我們已然離鄴,是吃不到了。”高寶德話中有話。
可她并非自怨自艾之人,既已離鄴,便不會在顧盼鄴中舊事舊人與舊情。
“長安舊時繁盛,想來定然也會是繁花錦簇。”
高寶德雙眸粲粲如星,對長安的期待也與日俱增。
……
二人行馬數日后,自長安傳來的訊息遞至宇文邕手中。
他自離了鄴,便把高洋所賜之斥候,盡數派出去。
往長安打探消息的就有數人。
因長安新變,詭秘莫測,只有小心謹慎,才不至于在歸都之時,犯下大錯。
宇文邕之前,從高洋和高寶德口中,知道宇文護北上受孤,在涇州云陽受宇文泰之命,執掌國政,輔佐宇文覺。
今日斥候隨從,遞來的長安的訊息,讓宇文邕久久不語。
“發生了何事?”高寶德見此,溫聲問道。
“倒是無有大事,宇文護擢封我為大將軍,歸國后出鎮同州。”
“同州……”
高寶德回想前世,宇文邕未顯達之時,就是在他嫡親兄長孝閔皇帝宇文覺在位之時,宇文邕卻是曾出鎮同州。
后來等到宇文覺被廢殺之后,宇文護冊立了宇文毓之時,宇文邕才又有機會重回長安。
同州,若是往前追溯,就是漢代三輔之一的左馮翊。
漢時,將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稱三輔,即把京畿地區歸三個地方,分別治理。
曹魏時,去“左”字改轄區為馮翊郡,長官名為馮翊太守,移治臨晉。
晉武帝之時,始更名為大荔縣。
此后這地方,地名變更頻繁,北魏置華州,西魏改曰同州,置武鄉郡。
而今承襲前魏,就叫做同州不改了。
馮、翊,皆有輔佐之意。
宇文氏代魏,為保政權交疊安穩,宇文護大冊宗室,大封群臣。
就連遠在鄴都為質的宇文邕,宇文護都大手筆地拿出同州封給他。
“二華關渭水,三城朝郃陽。宇文護這般看重阿邕?”
高寶德明知道并不可能,可見到宇文護這般扶持宗室的模樣,心中感慨。
同州治下,有華陰、華縣“二華”,“關”是潼關,“水”為白水。
“三城”指韓城、澄城、蒲城。
“朝”是朝邑縣,余郃陽縣。
同州之地,都是曾經的富庶大縣。
只因北地連年戰亂,同州才有些破敗。
只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關中即便再飽經風雨滄桑,它還是有它獨特的地位。
如此說來,高寶德想,宇文邕就要真的承應下宇文護這份情了。
宇文護心機如此,倒讓高寶德猛吸一口涼氣。
“從兄攝政兼國,嫡兄就算是坐上了天王之位,也恐難長久。”宇文邕苦笑。
他放下手中的帛書,將此番猜想與道理將給高寶德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