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比之滎陽鄭氏,趙郡李氏也還差了一點。
不過擇選皇妃,倒也不必只看家事。
若論家事,誰家都不能說自己比皇族更尊貴。
當然,世家百十年來積攢的財富,也不見得就真的比皇室少多少。
不能明說之事,也就不提了。
……
李祖娥既然已經選好了人家,就在每家里面擇出了一個和太子最為相配的小娘子來。
看看身份,看看年齡,再看看德容。
世家之所以是世家,適齡的小娘子自然是少不了的。
因而很快,李祖娥就選好了李氏和鄭氏兩個人選。
只不過,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李祖娥前些時日,在糾結到底是讓這兩個姑娘哪一個做太子妃,哪一個封太子良娣。
太子妃是嫡妻,太子良娣則為妾。
雖然說太子身份尊貴,給太子做女人的世家小娘,無論是為妻還是為妾,都說得過去。
既然滎陽鄭氏已經表態,愿意和太子聯姻。
則說明人家自己已經有了自己族中的姑娘,去給太子做妾室的準備。
然后就是李祖娥自己的本家,趙郡李氏,明里暗里的意思,也是封什么也都可以。
這等難以抉擇的問題,又不關乎大事,索性李祖娥就丟給了高殷自己做決斷。
自己想立哪個為妃,哪給為良娣,讓他自己看著選擇罷。
李祖娥之前,在高洋還未昏厥之時,曾和高洋打過招呼。
高洋的意思是,不如就立滎陽鄭氏為皇太子妃。
他的想法,李祖娥倒是能摸出來一絲道理。
不過她搖搖頭,還是讓高殷自己擇選。
她不希望高殷日后做出寵妾滅妻之事,既然是皇太子,就應該能夠自己決斷自己的婚事。
畢竟,皇太子的家事,也是國事。
太子監國,自己處理一下也未嘗不可。
雖然說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可父母撂蹄子,媒妁也不見得有,那還不是自己決定。
李祖娥將鄭氏和李氏的訊息,告知高殷之后,等待他的選擇。
不過,還沒等高殷給出結果,高洋就出了事。
在高洋出事期間,顯然他們都沒有心思去想這些姻親之事。
李祖娥沒問,高殷也沒有提及。
所以就拖到了現在。
今日陽光明媚,李祖娥方才看著榻上和諧的一對父子,不由得就放松了些。
感覺高洋的苦日子都過盡了。
雖然如今失去了心智,但高洋面上的愉悅卻是作不得假。
由是,李祖娥見高殷坐過來,就順勢問了出來。
問罷,就去看高殷的表情,等他開口說出自己的想法。
看他到底是怎么想的。
其實都可以。
高殷有了想法之后,李祖娥就打算盡早讓人把姑娘們,該娶回來的娶回來,該接進來的接進來。
免得再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