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雪把手伸進去,眼中都是驚喜,青屏趕緊也摸了一下,感慨道:“姑娘好厲害。”
成功了,剛出鍋的食物,用油紙包好后,放到這樣不起眼的袋子中,竟然可以保溫一個時辰。
溫若棠笑著道:“這是直接放在院中的石桌上,如果是放在人的袖中,或者是胸口那里,保溫時間只會更長。”
青屏佩服不已,感慨道:“其實很多人在做活兒的時候,來不及吃東西,也會把干糧放在胸前暖著,人人都曉得怎么保溫,卻從沒有哪家鋪子會給食物專門設計這樣的‘衣服’,姑娘總是能想到別人想不到的東西。”
溫若棠挺認真地說:“你們要少夸我,夸得多了,我會覺得自己樣樣做得好,便懈怠了,像這樣的布袋子,我早就應該想到,而不是等入秋后食客們碰到了問題再來解決。”
不過好在布袋子所用的材料都相當便宜,而且隨處可以收到,溫若棠打發孟起帶著于小八和陳申等人第二天出去跑了一天,收了不少,之后便直接送去小清莊,交由小清莊的人大量縫制。
布袋子做起來容易,只是趕制起來不能按照溫若棠最先做出來的那個為標準,不僅針腳要細密,更加防風,還需要在外面繡上一個“棠”字。
溫若棠特地囑咐,小清莊的一眾人定要分工合作,擅長繡字的就去繡字,縫布袋子的專心縫,如此才能一最快的速度產出第一批。
他們有些是牙行精心挑選出來的,有些本就在小清莊做事,都有手藝,頭一天還有些緩慢,第二天熟稔起來,幾乎形成了流水線一般的場景。
如此過了十日,京西大營的北衛軍終于籌好糧草、拔營出征的那一天,一百個布袋子送至了棠記。
溫若棠還來不及處理布袋子的事,起了大早,看著溫景煥和溫夫人依依不舍地道別后,就跟著溫亦涵一起,沿路而行,送父親出城。
戰旗獵獵,溫景煥身著戎裝,眉目肅然,帶著一眾親兵,在京城一眾百姓的注視下,蜿蜒而出。
按說平日里遭逢戰事,圣上會親自在城樓上為大軍踐行,但這一次是民眾造反,為了表示朝廷根本就不在乎這些烏合之眾,圣上并未出現。
不過溫景煥騎在高頭大馬上,戰馬身上亦帶著鐵器,仔細看去,戎裝與鐵器上都帶有著隱隱血跡,那是被鮮血浸染后,沒法洗掉的痕;跟在溫景煥身后的兩名副將都在四十歲上下,也是虎背熊腰,精神奕奕。
這種氣勢,是歷經沙場才能磨練出來的,本就能夠給民眾以信心。
季忘歸也騎著馬,他的身份比較特殊,便跟在副將之后,他身上穿著嶄新的戎裝,據知道小道消息的人說,那是圣上命令御用的匠人,為他沒日沒夜地打造出來的。
鐵甲泛著寒光,季忘歸的眉眼本來就很顯冷漠,這般更是遺世而獨立,不少女子都甩著帕子,喊著“如玉公子”的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