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2bncg"><div id="2bncg"></div></input>
    <video id="2bncg"><dfn id="2bncg"></dfn></video>
  • <video id="2bncg"></video>
        1. <source id="2bncg"><menu id="2bncg"><kbd id="2bncg"></kbd></menu></source>

          <b id="2bncg"><address id="2bncg"></address></b>

          <source id="2bncg"><address id="2bncg"></address></source>
          <video id="2bncg"></video>
          筆趣閣 > 玄幻小說 > 這個異界需要革命 > 第一百六十五節 以親情的名義

          第一百六十五節 以親情的名義(3 / 3)

          都是尋常人家,張福家境算是最好,也不過只有百畝田產,趙喜家更是佃戶,父兄種植花圃,應該比普通佃戶收入更多,不過供他讀書,應該也耗盡了一家的財力。他們道心破碎,無疑是一場劫難。幸好劉知易把不知深淺的表弟弄走了,跟這四個住在一起,真是惡人,晚上掐死他的心都有。

          劉知易嘆道:“不知四位日后有何打算?”

          沒了修為,考科舉基本上不可能考中。單靠文章見識,連第一關都過不去。不過太學沒有那么殘酷,不會因為他們一朝被廢,就把他們趕出太學。他們可以繼續在這里讀書,直到滿八年期限。作為太學學子,他們有一些特權,在地方上,跟舉人待遇相當,可以免除一部分賦稅。但太學生畢竟不是舉人,一旦畢業,這些特權就收回去了。那時候,對他們身后的家庭都會產生巨大的沖擊。

          四人搖頭嘆息。

          張福道:“回鄉后教書為業。”

          王祿道:“這幾年攢些銀錢,讓父兄多置辦田宅。”

          李壽道:“回家經商吧。”

          趙喜搖了搖頭,沒有說話,大概他也不知道將來要怎么辦。

          劉知易問道:“諸位沒想過要轉修?”

          重修儒家,不是不可能。但難度太高,破而后立是一個十分勵志的詞匯,為什么勵志,就是因為破而后立太難,只存在于傳說中。所以道心破碎之后,重新修回來,只能是勸人的話,當不得真。轉修雖然也不容易,但只要有天賦,并不算難。太學里因論道而道心破碎的學生,大多都會選擇轉修。另起爐灶,重新修行。甚至有些學生,自己對自己的學派有了質疑,主動轉修的有不在少數。

          可是四人苦笑搖頭:“劉兄太高看我們兄弟了。”

          還是天賦。天賦高的學生,轉修不是難事,魏無暇那樣的人,中了狀元后才轉修,還能成為一代宗師。可天賦一般的學生,開悟就很困難,修行一旦被廢,真的毫無希望。

          劉知易建議道:“四位何不考慮轉修小說家?”

          劉知易知道這四人喜歡熱鬧,跟小說家一樣。小說家做不了大官,但也不需要科舉,可以直接進入御史臺,他們道聽途說,以罵人為業。朝堂之上,上至皇帝,下至百官,無不敢罵。

          結果劉知易剛說完,四人頓時不悅。

          張福冷哼:“劉兄何故羞辱我等?”

          王祿道:“我們兄弟就是餓死,也不會修小說家。”

          李壽道:“道聽途說,德之棄也。我等道心破碎,仁德之心不改!”

          趙喜道:“九流十家,諸子百家,獨小說家不入流。劉兄以為我等只配修這不入流之家?”

          諸子百家,小說家地位最低。

          十家是道家、儒家、法家、兵家、墨家、農家、雜家、名家、陰陽家和小說家,九流指的是道家、儒家、法家、兵家、墨家、農家、雜家、名家、陰陽家,連被魏無暇滅掉的雜家都在九流之中,代表一個流派,唯獨沒有小說家。

          之所以如此,都是儒家的打壓。不同學派,有分歧很正常,互相貶低,互相沖突也正常,儒家跟墨家、法家的斗爭都很劇烈。儒家重禮儀,喪葬之禮是關乎所有人的禮儀,儒家強調要厚葬,要三年不改亡父之志向,對于君王來說,至少要保持先王政策三年以上;可墨家代表平民,厭惡厚葬之禮,宣揚要簡樸,要薄葬。儒家講倫理,要求尊卑有序,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法家追求平等,強不得侵弱,眾不得暴寡。

          可儒家跟墨家、法家爭斗,卻從未從根本上否定墨、法。反而對小說家否定的最厲害,小說家的信條是“道聽途說,風聞奏事”,但凡聽到一點風吹草動,不去查證,馬上匯報給君王知道,他們認為這是在幫助君王廣開言路,以正視聽。

          帶來的結果說,許多君王聽信了小說家的以偏概全,制造了大量惡政。儒家將罪過全部加在小說家身上,評價說“道聽而途說,德之棄也”,將小說家的根本行為評價為無德。儒家講倫理,將禮法,而核心則是仁德,他們認為小說家無德,自然評價不高。儒家又是史家,他們編寫史書對小說家評價很低,不入流,就是他們通過歷史宣揚的結果。

          劉知易讓四杰去轉修小說家,四杰雖然道心破碎,可深受儒家思想影響,最看不上小說家,認為是很大的侮辱,等同于在罵他們“無德”。

          劉知易見狀,知道這事他管不了了,只能告罪離開。臨走委托四杰將行禮搬到上舍去。

          最新小說: 邪巫BOSS只想低調發育 玄幻:鎮守劍閣!我是主角投資人 師父駕到 錦鯉福妞:我在年代當團寵 大晉女匠師 傾城女帝一睜眼,天下諸王皆跪了 開局預支未來,我無敵了 姑奶奶三歲半,捧奶瓶算命全網寵 首富從貨柜尋寶開始 重生七零男知青
        2. <input id="2bncg"><div id="2bncg"></div></input>
          <video id="2bncg"><dfn id="2bncg"></dfn></video>
        3. <video id="2bncg"></video>
              1. <source id="2bncg"><menu id="2bncg"><kbd id="2bncg"></kbd></menu></source>

                <b id="2bncg"><address id="2bncg"></address></b>

                <source id="2bncg"><address id="2bncg"></address></source>
                <video id="2bncg"></video>
                最近免费观看高清韩国日本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