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都督雖然沒聽過劉知易的名頭,但他知道劉知易是嶺南王的人,至少他這樣認為。
嶺南的節度使,跟北方,西方以及東方邊郡節度使不同,其他三邊節度使,都是夏太祖時期設置,封的是開國有功的夏氏宗族功臣,靠著外有夏氏邊郡節度使,內有大夏京師精銳,對中原八郡形成了內外夾攻的態勢,在戰略上,將中原八郡控制的死死的。后來文帝時期,采取削藩政策,大肆削弱邊郡節度使權力,盡管一定程度上強化了中原王朝的統治,但卻釀成了武帝時期北狄席卷漠南和嶺南金川之亂兩場大亂。
所以武帝驅逐北狄之后,恢復了祖制,北邊才得以安定。后來平定嶺南之后,遺命設立嶺南節度使。所以嶺南兩郡節度使,設置的時間非常短,不過二十多年。是夏桓帝遵照夏武帝遺命設立,封給了跟隨嶺南老王爺南征立下最大功勛的兩個將領。裴都督是當年的前鋒大將,受封嶺南西郡節度使,另一個坐鎮中軍的大將受封嶺南東郡節度使。
夏武帝遺命封嶺南為兩郡,互相牽制,又封下屬為節度使,希望能制衡嶺南王。可桓帝沒有夏武帝那么英明神武,前期中規中矩,后期荒廢朝政,黨爭不斷。夏武帝留下的制衡策略,沒有起到任何效果。嶺南王兩個部下之間還能相互牽制,但他們對嶺南王根部起不到任何制衡作用,幾乎唯命是從,嶺南王人不在嶺南,卻將嶺南經營的鐵桶一般。
好在兩個節度使本就是嶺南王心腹,對此沒有怨言,反而要仰仗嶺南王在朝中為他們遮風擋雨保駕護航。
“劉醫官,入座吧。聽說王爺的舊傷,就是劉醫官治好的?”
作為嶺南王的心腹,裴都督自然知道嶺南王的舊傷,也知道那舊傷是怎么來的。以前每次去信,都要關心一下嶺南王的傷患。最近兩人的信中,已經沒有了這些內容。
劉知易坐在裴都督身側,師姐馬上過來倒酒,跟他眼神交流,流露喜悅。
“辛苦方姑娘了!”
裴都督對方戎女表示感謝。
顯然他也知道,這個嶺南王唯一的徒弟身份多么特殊,嶺南王讓方戎女在這里伺候,也有將自己的愛徒引薦給其他人的目的。
越是有大人物在的酒席,就越乏味。因為大家都不敢亂說話,生怕那句話說錯,引起歧義。
因此說的反倒是些最沒營養的話。
夾雜著其他桌上的客人輪流來向眾人敬酒,劉知易幾乎找不到說話的機會。當然他也不想說話,他但凡表現的活躍一點,估計一會還得作詩。
趁著三個大人物應付客人,劉知易偶爾會跟師姐說兩句話。
師姐一直跟在嶺南王身邊,說這一路都很無聊,還去找過劉知易兩次,沒找到。
兩人約好,等酒席散了,去城里逛街。
偶爾也有分不清情況的,摟草打兔子,向劉知易敬酒,他也客氣的接著。
酒足飯飽,散席之后。
兩人相繼溜出軍營,在城里閑逛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