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劉知易總覺得金川郡主愛挑事,以為這只是一個貴族女人的惡作劇,閑的。
現在知道她修的上縱橫家,明白這就是她的修行,縱橫家嗎,唯恐天下不亂。
還好郡主及時收手,沒有讓徐介說出更多的話,誹謗一下上官,對他這種名臣之后,沒多大影響,如果誹謗到朝廷了,就有些麻煩。
劉知易接過話頭,他有些問題要問。
“徐兄。在下聽說憐月姑娘的父親李尚書流放嶺南,不知道你可有他的音信?”
徐介皺起眉頭:“你算問到人了,他就在節度使衙門。我初來赴任,他還曾為我接風。誰曾想,堂堂前禮部尚書,一代大儒,竟然做了節度使門前走狗,為節度使籠絡我!”
意外!
本以為能有點消息就不錯了,徐介竟然直接點出了李昉的動向。
“李大人是節度使的門客?”
劉知易有些詫異。
堂堂前禮部尚書,跟魏無暇斗過的大員,雖然貶謫嶺南,那也是個人物。怎么會上門做豪門走狗呢。
徐介郁悶道:“人各有志,他愿自甘墮落,誰管得著。”
劉知易點頭:“難怪我們在嶺南多方打聽,都沒有李大人的消息。原來他入幕司馬家。”
司馬家上節度使家族,李昉是流放的大員,這種貶謫官員,在地方上比囚犯要好,但身份很敏感。一般流放的大臣,都是朝廷斗爭的失敗者,跟當權者是政敵,所以在地方上,沒人敢結交這樣的貶官,除非想得罪朝中當權者。司馬家敢招攬李昉,也只敢偷偷去做,所以李昉就好像消失了一樣。
三人又說了些嶺南風土人情,之后就各自休息了。
第二日繼續趕路,徐介找來了官船,順流而下,比車馬更快,趕路一夜,就到了海塘城。
海塘城,原本叫山塘鎮,位于距離海口三十里位置的河邊。
面朝金川江出海口,背靠一座叫觀瀾的小山。背山面水,風水不錯,可因為山下地勢平坦,江水、海潮時常侵襲,因此很不安寧。后來當地商人集資,修建了防波的山塘,于是小鎮就有了山塘鎮的名字。等到大澤縣百姓搬遷到南田縣,并將江南劃分到南田縣之后,新設立的南田縣就選擇山塘鎮做了縣城。
徐介來之前,山塘城雖然不破敗,可隱患還是很多,商人集資修建的山塘可以阻擋江水、海潮侵襲依山傍水的鎮子,可擋不住海潮侵襲鎮東的沿海平原。徐介修了三十里海塘之后,才算讓縣城高枕無憂。還主持重修了城墻,讓縣城真正依照禮制,擁有了縣城級別的規模。地方豪紳出于某種目的,聯名請求,將山塘城改名海塘城,以此紀念徐大人的豐功偉績。徐介從善如流順應民意,于是山塘城變成了海塘城。
徐介不但主持重修了城墻,而且新建了衙門,中規中矩的縣衙,可縣規模不大,官員不多,因此顯得空空蕩蕩。
劉知易和郡主搬進衙門后堂住了下來。
之后郡主似乎也不著急,每日間在衙門里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一個人自己跟自己博弈。
劉知易閑不住,每日除了日常修煉,就是去街道上閑逛。
難得來嶺南,也許這一生都不會再次來這個地方,市面很熱鬧,跟金川城頗有不同,這里的商品沒有多少地域風情,都是中原風物,江南的綾羅綢緞,楚郡的陶瓷器皿,越郡的茶,趙郡的鹽,天下最好的物品,在這座小城中都能找到。唯獨缺當地特產,他還去海邊看了看,站在徐介主持修建的海塘后面,看著海風吹來的浪花拍擊海岸,感覺自然蘊含的那種力量,頗有一番感悟。
劉知易甚至用了半日時間,盤坐在海塘上聽浪濤。
這可不是故作風雅,他修煉《潮汐術》本就源自大海,觀海潮對他的武道很有幫助。可惜武道已經因為巨龜饋贈的晚年精華,達到了四品巔峰,不能凝聚武道真意,不可能破境。絕大多數人都會卡在這個關卡,終生無法突破。尤其是如今武道衰微,能出現一個三品,就能天下皆知。武道高手實在太少了!
嶺南的大海,碧藍碧藍的,如同一塊塊翡翠,怕打在海塘上,粉碎成一塊一塊。
興之所至,劉知易在海塘上留下一句詩: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
離開海塘,在沒來看過。
郡主日復一日下棋,劉知易突然覺得有些不對勁,他默默觀察,發現郡主大多數時候,舉棋不動,一停就是半個時辰,這狀態有問題。
他沒敢去驚擾,他預感郡主處于某個關鍵時刻。
頓時想明白了,她是縱橫家,這一趟縱橫幾萬里,只身獨闖南蠻宮,舌燦蓮花,壓服南蠻。
回來又招安山賊水匪,一環套一環的連環戰略,她玩到了環環相扣,嚴絲合縫。
這對她的修行有極大的推動,如果這樣都不能讓她跨越一個大瓶頸,縱橫家也太難修了。
在南田縣衙門待了將近十日,一日突然有人登門,一個勁裝門客,送來了嶺南王的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