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海琴“沒有告知眾人就離開了禮堂”,幾人接下來的“線索搜查”,也顯得有些漫不經心。
只是確認了戲劇社的服裝道具的確被破壞了一部分這件事之外,四人并沒有找到什么線索。
花了一個小時的時間,在戲劇社眾人完成排練,準備離開時,幾人也不得不一同離開了這個地下的小禮堂。
樓梯之上,于晴于雨、姜景還有“牧中恒”四人,就這樣站在階梯之上,望著戲劇社的人關上禮堂大門。
“好了,別看了,該走了~”
于雨擺了擺手:
“你們該不會覺得我們這幾個學生能夠找到什么線索吧?”
“偵探小說里總是會有犯人不小心遺漏身上的物品的情節,但是哪有那么多會留下物品的傻子啊。”
于雨一臉鄙夷:
“而且,戲劇社那群人也沒有提供什么情報。”
“問了就是不知道,問是誰管的道具,然后回答不知道。”
“那些道具是放了很久才被發現被人破壞的,都確定不了是哪天被破壞的。”
“線索太少了,而且連不起來。”
于雨撇了撇嘴:
“爛劇本。”
于晴一臉無語,姜景則是拍了拍身上的衣服,仔細地尋找著衣服上可能存留的、在那并不干凈的后臺沾上的灰塵,同時說道:
“這叫偵探無能。”
毫不猶豫地進行拆臺的姜景,看著于雨變黑的臉色,笑呵呵地道:
“就算是警方搜查線索,也需要專業的刑偵人員來,而且是好幾個人持續一段時間。”
“一群沒有過專業知識和實踐訓練的‘愛好者’,讀了幾本偵探小說就覺得自己能行,想多了吧。”
姜景一臉鄙夷。
這一點,表演專業的他毫無疑問有著發言權。
一號大學的表演專業是排名全國前幾名的,和那些垃圾大學里只是讓學生自己去了解相關知識
雖然他們老師很嚴格,也有些神經質,但姜景深刻覺得老師讓他們扮演角色前去都得惡補角色背景相關的知識,甚至還實地帶過去。
比如上一次的實踐課,不是農村出身的,要扮演農村人,就實地帶去村里,去喂豬喂雞,打豬草,澆菜鋤草,就算因為時間關系不能長時間做,也至少會體會幾天。
雖然他并沒有體會過警察的職業生活,但也從同專業的學長學姐那里了解過有多少需要體驗的東西。
幾天時間,一個個體驗過去,警察的各種工作都沒體驗完。
更不用說法醫刑偵的各類知識了。
不過,就在他和于雨打嘴炮互損的時候,忽地聽到旁邊傳來了一個聲音:
“文學社的那位前社長,那位學姐還在學校嗎?有沒有她的文章?關于禮堂的。”
幾人都看向了說話的人。
牧中恒。
堯言望著社長于雨,問出了這個問題。
“啊?”
于雨愣了一下,認真地回想了一下,才回答道:
“我記得她好像自費印過報紙。”
“對啊。”
于晴拉了拉自家姐姐,給戲劇社的人讓路,然后繼續道:
“這年頭,還印什么報紙,那學姐好像還打算把報紙發給校園里的學生吧?”
“當時被學校公開批評,說什么宣揚迷信思想......”
說到這里,于晴還笑了笑,似乎這個事情當時似乎鬧得很大。
一邊的姜景也接了一句:
“我記得文學社里應該還有保留的,當時學姐沒發完就被因為這個事情鬧得很大而停止了。”
于雨也點了點頭,補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