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是能夠進行誘導的。
而且,比起給別人灌輸什么觀點,這種通過誘導讓對方自己“思考”出答案的方式,更容易讓人相信。
堯言并不知道他生前的時代有沒有所謂的催眠控制,但是這種思維誘導他自己就是親歷者,雖然用起來有些生澀,但是應該沒有什么問題。
這種手法太過常見太過隱蔽,如果不是特意防備,就算了解這方面的知識也很難察覺到。
而且,這種操作,在引起話題之后,就不需要太刻意地去控制了。
沒有什么特殊的表現,堯言動用了另一個手段——
“你們的意思是,神圣教會的先知或者教皇有可能是惡魔?不可能,你也在想什么?神圣教會這么高地位的人,怎么會是惡魔?弗蘭斯科你又在亂想了,都說了你別老是看那些什么幻想小說,這想法也太蠢了。”
而堯言說出這句話之后,弗蘭斯科臉色微微變化,立刻反駁道:
“為什么不可能?黑暗時代各方面勢力能互相敵對,為什么神圣教會的教皇不能受到影響?他沒有自己的利益訴求嗎?”
很順利。
出乎預料的順利,堯言順勢擺出了啞口無言的樣子。
逆火效應。
在弗蘭斯科表達出自己想要的觀點時,不去順應他,反而用攻擊、敵對的立場去反駁。
和體格不同,弗蘭斯科的自尊心很強烈,尤其是藝術、表達這些方面。
如果他的畫被人客戶或者客戶家屬說不好看、看不懂什么的,弗蘭斯科雖然礙于工作原因不會當場反駁,但是一定會在返回天葬殯儀館的途中或者之后對這些人吐槽或者譏諷他們不懂藝術。
或者說,就是因為體格的原因,因為自卑,導致他特別敏感,產生了強烈的自尊心,在被反駁、貶低、忽視的時候,很容易發生逆火效應。
他們實際上并不在意這些觀點的對錯,甚至不知道自己的觀點對錯,但是因為逆火效應,他們會為了維護自己而去維護這些觀點。
從發生機制來看,不是因為這些觀點“正確”,而是因為這些觀點“屬于自己”,這些觀點被貶低、被反駁,就是他被反駁,被貶低。
特別是堯言為了保險,為了能夠觸發逆火效應,特意加上了多方面的行動——
貶低弗蘭斯科喜歡的幻想小說。
說弗蘭斯科的想法蠢。
三方面的攻擊,果不其然,讓弗蘭斯科起了逆反心理,起了逆火效應。
不過,這把火燒得不夠旺。
“是是是,你說的對。”
堯言一副妥協的樣子。
妥協?不,這是敷衍,實際上并不同意,但是出于其他原因而選擇敷衍妥協——
認為他煩人。
沒有可以反駁的理由。
覺得他蠢,不予理會等等。
不同性格、不同經歷的人,會對這種表面妥協實則敷衍的態度產生不同的判斷。
如果是自信心強甚至自負的人,可能會傾向于一和二,但是他們內心本就堅定自己的想法,這種操作不會引起逆火效應。
而因為自卑而產生強烈自尊心的人,往往會傾向于一和三的判斷,雖然表現地自尊心很強,但是實際上對于這個觀點并不堅定,只是因為逆火效應強化了自我保護的意識,讓他們在“保護自己”的想法驅動下堅持觀點。
這種表面妥協實則敷衍的態度,反而會引起他們的反感,進一步激怒他們。
而果不其然,在他這句話之后,弗蘭斯科的臉色變得有些惱怒:
“諾德!你什么意思!”
“沒什么意思,沒證據也敢瞎猜,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