堯言扭過頭,視線完全沒有看他,只是面朝前方。
這種表面自尊自負實則自卑的人,在遇到這類被忽視的情況時,會更加惱怒。
堯言本來還打算故意指出他自卑。
同樣是利用逆火效應。
被指出“自卑偽裝成自尊”的時候,這種“揭破”對于自卑者來說,同樣是一種貶低。
這一點,堯言自身是很清楚的。
比如,小時候摔倒受傷裝堅強的時候,被大人指出是裝的,會特別生氣,甚至做過證明自己很堅強而故意再次受傷的事情。
而對于指出這一點的大人,小時候的他產生了強烈的反感,這種反感直到成年后意識到自己的幼稚之后,依舊沒有消除。
如果是生前,他甚至會因為自我剖析而認為自己被貶低了,導致對這類知識下意識地抵觸,對說出這類知識的人產生抵觸情緒。
而堯言的“譏諷”,終于讓弗蘭斯科受不了了。
翅膀扇動,弗蘭斯科直接離開了隊伍。
“弗蘭斯科!?”
弗蘭斯科飛走,格里戈不由得叫了一聲。
然而,弗蘭斯科并沒有回應。
遷怒。
堯言默默地做出判斷,但是,對于格里戈,他并不需要進行類似的操作,因為兩人的性格不同,他出聲道:
“管他做什么,沒有證據的事情,本來就不對。”
聽到這句話,格里戈張了張嘴:
“可是......”
從原主的記憶里,堯言能夠知道,格里戈是個老好人。
這一點,也是原主不喜歡格里戈的原因。
原主的性格沉默寡言,不是因為其他,就是因為喜歡安靜,討厭那些在身邊嘰嘰喳喳的人。
原因,或許是因為足夠自信,能夠堅持自我評價,但也沒有因此產生對于周圍人居高臨下的蔑視想法,只對于周圍人的聲音表示厭煩,以一種接近于逃避的想法行事。
這種情況下,對于格里戈這種試圖和所有人打好關系而選擇組織各種活動的人,只有厭煩一種態度。
要利用這樣的人,說簡單也簡單,說困難也算困難。
同一種性格的人,有的好騙有的不好騙。
把性格當成一個標準來試圖模板化,得出“xx性格都好騙,xx性格都不好騙”這種規律的人,不能說是思維簡單,但“懶”這個標簽是跑不掉的。
個體差異可不是什么普通人很難理解的知識。
堯言不會打著按規律套答案的想法去做事。
因地制宜,也是個義務教育的基本常識。
逆火效應不好用,就用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這個通用手段好了。
用格里戈關心的東西來引導他。
隨即,堯言看了一眼烏鴉:
“說起來,格里戈,如果神圣時代回歸,我們鴉人和烏鴉會不會被清算?”
悄然間,他把烏鴉和惡魔有關,設置為了默認前提。
.ps:后腦勺疼起來了,不過短期內應該沒有什么問題吧?間歇性地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