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皇帝和民部的大動作映襯下,天帝四年的元日大朝會反而是顯得不那么重要了。
不過該有的程序還是不能省的。
大朝會上,三省六部的大佬挨個宣讀了年度總結報告。
雖然在李元喆的強烈要求下,各部的報告中幾乎沒有了拍馬屁的成份,但各項詳細的數據仿佛是在對皇帝無聲的贊頌,聽的到場的各國使者相當無語。
主要是大唐各部報上來的數據好的有些過分了,使者們很難相信大唐在短短的幾年內就能做到這樣的程度。
房玄齡代表六部發言,在著重強調了今年的國庫收入之后又宣布了過去一年大唐的鹽鐵產量和糧食產量。
鋼鐵產量突破十五萬噸(兩百五萬擔),人均鋼鐵產量十五斤,食用鹽產量達到三萬五千噸(五八萬三千擔),人均食鹽擁有量接近四斤,基本解決了大唐所有人口的用鹽問題,糧食產量相較于天帝二年增加了近六十萬噸(一千萬擔),人均糧食占有量為四百二十斤……
不要覺得人均十五斤的鋼鐵少,要知道此時的鋼鐵冶煉還是種技術含量很高的行業,大部分國家和地區的農民用的還是木制和石制的農具,有限的鋼鐵產量主要用于軍事,放眼世界,能做到讓每個百姓都擁有鐵器的國家除了大唐可能就只有西亞某個坐在鐵礦上的勢力了。
在這個時代,鋼鐵即國力,能有這樣的鋼鐵產量已經很是驚人了,這還只是一年的產量,沒有算上往年的積累……想想自己國家那可憐的鋼鐵保有量,使者們一直認為大唐的宰相是在吹牛皮!
還有糧食的增產,大唐的人口相較于其他國家確實很多了,但要想一年增產上千萬擔他們也是不相信的……至于去年就公布的高產作物,他們更是認為是無稽之談,世上哪里有這樣的好東西?
糧食是個殺手锏,李元喆沒有讓房玄齡宣布紅薯豐收的事情,本次大朝會上也沒有再提高產作物的事情,他怕嚇壞這些使者……
其他的不談,房玄齡的話聽在各國使者的耳朵中就一個意思:
大唐有錢有糧有刀子,你們都聽話,不要鬧事,要不然就讓您們見識見識什么叫做大國的風范!
其實他們是想多了,李元喆和朝廷眾人都不看好現在就對外擴展,吐谷渾的事情只是個意外而已,大唐現在要做的就是默默發育,和周邊各國做做生意,等到自己足夠胖了再去考慮其他事情。
所以大唐的實力能隱藏就隱藏,盡量收斂起自身的鋒芒,讓大唐自家的百姓樂呵樂呵就行了。
李元喆在大朝會上明確表示大唐可以增加對外的鋼鐵出口,打消了不少使者的緊張情緒。
大唐大量出口鋼鐵相當于在宣告大唐沒有備戰的意思,使者們也松了一口氣。
此次大朝會增加了一個新的環節——嘉獎過去一年中為大唐的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個人和團體。
既大唐功勛獎。
第一個接受嘉獎的是司農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