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農寺在良種培養、高產作物培養方面的工作成績突出,去年的紅薯推廣計劃完成的很好,為大唐的糧食安全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因此第一個拿到了一個一斤重的獎杯和高達兩千貫的團體獎金。
雖然在李元喆的授意沒有公開他們取得的成績,但李元喆親自給他們頒獎就足以證明他們的功績了。
一向存在感不高的司農寺上下激動不已,來自皇帝的肯定和朝廷給的榮譽是對他們辛苦付出的最好回報。
第二個接受嘉獎的團體是原突厥各部的遺民現在的大唐農牧的突厥雇員。過去兩年的時間里,這些牧民向大唐的市場提供了超過五十萬口的牛羊馬匹和大量的羊毛皮貨,解決了很大一部分百姓對肉食皮毛的需求,同時出于增強他們對大唐認同感的考慮,李元喆決定給這些新唐人授獎。
大唐農牧的副總執失思力代領了獎杯,李元喆和民部共同出資在草原上的定居點建立新的房屋提供給牧民們居住。
執失思力激動地涕淚橫流,要不是程咬金眼疾手快的攔住他,估計李元喆又要見到那一幕隔臉表忠心的血腥場面了。
之后接受嘉獎的便都是個人了。
滎陽鄭氏的一個名為鄭鐸的年輕人因為主動要求到條件最艱苦的玉門擔任地方學校的教習,被李元喆樹立為典型,頒發了獎杯和獎金,獎杯和獎金由成王妃代領。
孫思邈因推動全民接種牛痘和懸壺濟世的醫者仁心被授予功勛獎,還被聘請為大唐醫學院的院長。
袁天罡修訂了新的歷法《天帝歷》,彌補了之前歷法對于農時不準的缺點,也得到了嘉獎,李元喆以皇帝的身份確定了他道門魁首的官方地位。
另外得到嘉獎的個人還有引進占城稻的馮盎,專注于修訂出版歷代先賢著作并堅持“賠錢”賣書、造福了大唐無數讀書人的大唐第一書店股東李客師,建造大師閻立德,修訂《武德律》刑罰部分的孫伏伽與劉政會等共計八人。
李元喆將大唐功勛獎設為兩年一評,不僅要在大朝會這種正式肅穆的常何專門表彰那些為大唐做出突出貢獻的人,還要在《大唐旬報》和《學子周刊》為獲獎者發行單獨的特刊,以此向天下人展示獲獎者的功績。
該說不說,大唐功勛獎的設立意外的受到了朝中百官的集體贊同,說明培訓班的學習已經開始有了明顯的效果,至少在觀念上讓百官改變了不少。
李元喆心想要不要每年都搞一期干部培訓了......
大朝會的最后一項決議是關于吐谷渾的。
李元喆對天發誓,他絕對沒有吞并吐谷渾的想法,至少近幾年之內是不想吞并吐谷渾的。
但伏允和尊王全都掛掉了,天柱王、右賢王成為大唐的俘虜,大好的機會就擺在李元喆眼前,不吃下吐谷渾又覺得不甘心。
糾結了很長時間,李元喆最終決定繼續維持吐谷渾現有的格局......吞下東突厥的大唐已經吃飽了,暫時吃不下這塊肥肉。
于是他繞了個彎子,從經濟方面下手控制吐谷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