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漸變小的洛陽城之外,三條寬闊的水泥路向西北、西南和東南三個方向延伸,從高空俯瞰猶如三條穿插在田野中的阡陌小徑。
水泥路附近的建筑比一粒粒黃豆大不了多少,襯托著地面上那一望無際的原野。
河洛地區的水網給中原帶來的不只是千年為敵的水澇災害,還有大片大片的沃土。
華夏先民與這里的水網拉鋸了幾千年的時間,創造了輝煌的文明。
如今的河洛水網已經是經過李元喆改造,河道加深,河堤加高,至少在未來三十年之內不會再出現以前那種動不動就水漫金山的情況。
田野之中比三條水泥路更顯眼的是李元喆和朝廷這幾年間不惜工本修筑的水利灌溉工程。
三條干渠如動脈般從洛河及黃河引水,穿插在三百多萬畝農田之中,幾十條支渠和數不清的小溝渠如毛細血管般將生命之源送到田間地頭,滋潤著足以養活三百多萬人的莊稼。
“哪些田地里的小黑點是什么?”
在每條支渠附近有著一排排規則分布的比米粒大不了多少黑點,魏征不知道那是什么設施,于是向駕駛員詢問道。
駕駛員很年輕,看起來不過二十來歲,但卻很是精明。
他不認識魏征,魏征也沒有主動表明身份,可他知道能申請來飛艇零時乘用權的人必定不簡單,雖然魏征一直是黑著臉,但他還是很客氣。
“那些是這兩年新建的風力提水車,平常的時候將灌渠中的水提到地勢較高的水庫,然后用水庫的水澆地,這樣的話澆灌的速度會比較快,而且水庫中還能養魚蝦和鴨鵝。”
駕駛員將一個單筒望遠鏡遞給魏征,笑著說道:“提水車旁面有深井,干旱的時候可以把井水提到水庫中,保證莊稼在旱災時也能澆上水,您可以用望遠鏡看看下面農田的布局,在地面上很難看到這樣的風景。”
魏征結果望遠鏡觀察地面的情況。
透過望遠鏡,肉眼不可查的一些細節出現在魏征眼中。
只見支渠附近豎立著一座座巨大的風車,風車有十多米高,底座是石頭和水泥建成了有一間屋子大小的石墩,木質的葉片在微微的暖風中慢慢轉動著,連接著下放的提水曹將支渠中的水提出,提到一個個明顯高出地面不少的水塘當中,水塘周圍是一圈矮小的綠色植物,看不出是什么,一條條溝渠從水塘延伸出去,將下面的農田分割成了棋盤似的方格。
魏征仔細觀察一番,以他在未來城學到的知識可以看出,農田里的灌溉系統設計的很合理,但他還是有很多地方想不明白。
他問駕駛員道:“你說提水車旁有深井,為何老夫看不到?”
魏征這種質問的語氣讓駕駛員有些不快。
“你這是求教的態度嗎,你……禮貌嗎?”
他心中腹誹,嘴上卻和善道:“看不到深井在哪里很正常,那些井最淺的都有七丈,井口又比較大,為了防止人不慎落入井內,井口平時都是封閉的,只有需要從井中取水時才會打開。今年的春旱時提過水就又封了井口,所以我們在空中看不到,不過在地面上是可以看到的。”
“原來是這樣啊!”
魏征點點頭,又問道:“那水塘周圍種的又是何物,看著不像是糧食。”
駕駛員解釋道:“那是矮化的桑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