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晚伊累的腰都直不起來,她歇了歇直奔村里的牌場去了,一進門就看到楊晚田正與別人吵得臉紅脖子粗:“你明明就不該出那張牌,你要是不出那張牌,咱們就贏了”
楊晚田這是打輸了牌,在指責隊友,楊晚伊忍笑喊道:“二哥,我想找你商量點事,你出來下?”
楊晚田愣了一下,將手中的牌丟在桌上:“你們誰替我一把,這回牌還不錯,穩贏”
大伯楊鴻喜家在村里開了一個小賣部,家里一個女兒已出嫁,三個兒子,老大楊晚寬,老二楊晚宇,老三楊晚霄;二伯楊鴻貴生個三個女兒,就這一個兒子楊晚田,除了農忙,其他時間都在牌場打發時間。
家里日子過得也緊巴。
“二哥,我家里做花生酥糖,我一個人忙不過來,想找你商量下,讓你幫我一起做,我每個月給你兩百塊工錢,你看愿不愿意?”
楊晚伊想了又想又補了一句:“二哥,別人我信不過”
這話說的楊晚田心中極為舒服,而且一個月兩百塊工錢也是相當不錯了,比出去給人家蓋房子掙得還多:“行,就沖你信二哥,這花生酥糖的活,二哥也先接下來了”
“二哥,那你現在就跟我走吧!家里的鍋里還熬著糖漿”
楊晚伊一聽楊晚田應下了,拉著楊晚田就走:“二哥,你問問二嫂,看她愿不愿意過來包糖紙,包的快,一個月也有一百五六十呢”
“晚伊,你等等,二哥去跟牌桌上的人打個招呼,然后回去叫上你二嫂一起去”
楊晚伊和楊晚田兩個人做糖,三個嫂子加上大伯母和二伯母,還有五個孩子一起包糖紙,一共做了1800斤糖。
結果楊晚霄回來,直接又帶回來了2000斤的訂單,楊晚伊只好又把楊晚寬也拉來做糖,隨著訂單上漲,后來連三哥楊晚宇一起拉來,才滿足每天3000斤的訂單量。
楊家三房的花生酥糖,從最初的1200斤上升到3000斤,訂單逐漸穩定下來。
楊晚伊特意跑了一趟工商局,把‘楊記糖果’的注冊成個體戶,又去專門定做了‘楊記糖果’的糖紙做標識。
轉眼到了開學季,楊晚伊短短一個半月的時候,靠著花生酥糖賺了14890元,這還不算平時花掉的。
楊晚霄是后面加入的,滿打滿算也才干了一個月,賺了4230多元,可算是高興壞了。
兩兄妹對于彼此間的利潤,閉口不談,生怕說出來,讓其他人眼紅,平白惹來爭議。
大堂哥楊晚寬夫婦一個月賺了380元。
二堂哥楊晚田夫婦一個月賺了398元。
三堂哥楊晚宇夫婦一個月賺了368元。
就連大伯母也賺了189元。
老太太見包糖紙有工錢拿,而且活輕松又簡單,后來也加入了,一個月下來,也賺了120多塊,月底領到工錢的老太太,笑得嘴都合不攏。
五個弟弟妹妹,手腳快些的,一個半月下來賺了200多,
手腳慢些,年齡最小的楊晚瀏也賺了90塊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