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
玉米糖?
楊晚伊靈光一閃抓住一個關鍵字:“大伯,我有辦法了,新鮮的玉米可以用來做玉米糖,不過現在還沒有榨汁機,怎么把玉米榨成漿呢?”
楊晚伊想到前世自己吃過的玉米糖,那香甜軟糯的口感,久久不能忘懷,每到過年的時候都會買上好幾大袋,招呼親朋好友。
這個時代沒有機器,靠著手工來做,她注定是做不出那種小玉米形狀的玉米糖,現在困擾她最大的問題,就是怎么把玉米榨成汁?
楊鴻喜蹙眉:“榨汁機是什么?把玉米榨成漿很容易,用磨盤就可以了”
對啊.
這個時代,雖然沒有后世那么先進的榨汁機,可是有磨盤啊。
跟豆漿一個原理。
“大伯,咱們去你地里掰些玉米回來,磨成漿,我研究一下,看看能不能做出玉米糖來,要是這事成了,咱們地里的玉米先別急著賣”
“晚伊,你在家好好琢磨琢磨玉米糖的做法,我自個去掰玉米”
楊鴻喜一聽玉米還能做出玉米糖,著急忙慌奔自家地里去了。
這個時候,玉米收回到家中,要剝皮涼曬,曬干之后還要再剝玉米粒,然后再晾干,才能去賣錢。
家里種玉米的人家,基本是老人孩子全出動,人人手上一個玉米,從早到晚都在剝玉米粒,剝到你手疼。
可謂是工序繁瑣,還賣不上好價錢。
兩個小時后。
楊晚伊把第六次出鍋的玉米糖切成塊,分給大家嘗試味道。
“晚伊,我看差不多了,這次的比例就已經很好了”
楊晚霄從安市回來,就看到自己老爹在家中磨玉米漿,一問才知道,是堂妹想要研究玉米糖的做法。
于是,丟下碗筷,立馬跑來參與。
楊晚伊自己也吃了一塊玉米糖,在嘴里細細品味“小哥,這玉米糖軟糯香甜,應該很受老人和小孩的喜歡,我們今晚趕工做個四五十斤,你明天給商戶都送些,看看市場反映?”
楊晚霄把嘴里糖咽下去:“不用這么著急吧,現在都已經十點半了,咱們也不差這一兩天吧?”
楊鴻喜一巴掌拍在兒子的后腦勺:“你懂個屁,怎么不差這兩天?地里的玉米是一天一個樣,等長得太硬就不好弄下來磨漿了”
現在這嫩嫩的玉米,用刀子一刮,玉米粒及水都下來,多省事啊。
“走,都跟我去地里再掰些玉米回來”
楊鴻喜的一聲令下,楊家大房三個兒子連夜都去地里掰玉米,開著三輪車,連著掰了三大車才回來。
王貞芳還有兩個兒媳幫著把玉米粒刮下來,楊鴻喜和楊晚宇負責磨漿。
楊晚伊帶著大堂哥楊晚寬,二堂哥楊晚田做玉米糖,一直忙到凌晨一點多,做了一兩百斤玉米糖,幾人才去休息。
第二天中午。
楊晚霄頗為激動的打回電話:“爹,讓晚伊多做些玉米糖,這些商家對玉米糖贊不絕口”
一向難得開懷大笑的楊鴻喜,笑得見牙不見眼:“晚霄,你再買多幾個磨盤回來,家里一個磨盤不夠用”
掛了電話,楊鴻喜端著飯碗就直奔楊晚伊家:“晚伊,你小哥打電話回來了,玉米糖得到商戶贊不絕口,就是咱們現在人手不夠啊”
三個兒子和媳婦都在做花生酥糖,他和鴻貴兩人在負責蓋宅基地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