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晚伊想了一下,與大伯商議:“大伯,把宅基地的事,交給二伯一個人,咱們再請一些人手,分成三批,把地里的玉米收回來,做出玉米糖。”
把地里新鮮玉米掰回來磨成汁,做成玉米糖,不但能夠賣出一個很好的價格,還能節省很多人工。
楊鴻喜有些擔心請人工不劃算:“晚伊,那錢怎么算?”
“大伯,我們把二伯也請來,咱們當面商議”
楊晚伊一直等到楊鴻貴也到了,才把心中早已想好的分成方法說了出來:“大伯,二伯,小哥抽一層銷路提成,我抽一層技術股,人工錢照付,剩下利潤就各自歸自家。”
“大伯家加上兩個已成婚的堂哥,也有二十多畝玉米;二伯家一共有十五畝玉米,我家差不多有三十多畝玉米。”
“按照玉米產量估計,一畝玉米產量在900-1300斤左右。”
“一畝地的玉米加白糖,保守估計,能生產2000斤的玉米糖。”
“玉米糖的成本比花生酥糖低很多,定價也比花生酥糖略微低一些,除去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一斤糖至少保證兩毛二的利潤。”
“這樣保守算來,一畝地的玉米能賺350元左右,比賣玉米本身好了一倍不止。”
楊晚伊把細賬給大伯和二伯算清楚后。
幾人在飯桌上當場敲定,就按照楊晚伊規劃的來做。
下午,方貞娘從自己娘家請了四個人,熱火朝天在地里開始掰玉米,又惹來一大堆熱議。
“楊家大房,這是在干什么?玉米都沒有熟,這么早掰回來,可就都糟蹋了”
“我看八成又有什么新的發財路子”
“有可能,人家楊家大房的楊晚霄,天天開著一個貨車去送花生酥糖,認識的人也多,肯定是找到新的門路”
“這半生的玉米,能做啥?煮玉米?”
村里的人,都特別好奇,楊鴻喜這么早把玉米掰回來做什么?
一路好奇的看著楊鴻喜帶人把新鮮玉米磨成汁,又把玉米汁送到楊晚伊家,直到楊晚伊把新鮮出鍋的玉米糖分給圍觀的人群嘗了嘗,那些原本等著看楊家三房笑話的人,態度徹底轉變了。
“晚伊,原來玉米做成糖這么好吃啊?再給嬸子一塊嘗嘗”
“再給幾塊,我帶回去給家里的孩子嘗嘗鮮”
圍觀的村民自己吃了后,心里還惦記家中的孩子,紛紛又開口討要。
見到新鮮出爐的玉米糖,得到村民的一致好評,楊晚伊從心里也很高興,把自己帶來的玉米糖都分了出去。
人的**是一步一步喂大的。
見楊晚伊如此好說話,有些人心里又動了貪婪的念頭。
“晚伊,這玉米糖的配方能不能賣一份給嫂子?”
“是啊,都是同一個村的,你可不能光顧自己發財啊!”
“晚伊,你家都能天天吃上肉,還把家里的五個孩子都送去讀書,可見做糖是賺了不少錢,能不能把做糖的方子也賣一份給我們?”
“晚伊可不能這么自私啊,我們家兩個孩子讀書就都靠你了”
楊晚伊端著盤子,臉色的笑僵住,心中暗自后悔不已。
剛才就應該聽從大伯母的勸告,不該拿著新出爐的玉米糖讓村里人嘗鮮。
這下好,被村里人道德綁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