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還是她從原身前世的記憶中了解楊晚霄的為人,再加上今生的相處,知道他是個好哥哥,是個正直且作風正派的人。
.....
兩兄妹拿下陽市的市場后,三個城市的訂單,每天的訂單出貨量,都維持在一萬三千斤,包糖的人也有63個人。
每天從早到晚,忙忙碌碌一整天,生產出一萬五千多斤糖。
又忙碌一周,楊家三房的新廠終于落成。
寬敞的入戶大門,一如眼就是三層高的廠房,左右兩邊各有一棟三層高的住宅小樓,就像守護門神,一樣守護這廠房。
廠房后門打開,就是楊家三房的桃園,不過當下的桃園,種的全部都是蘿卜。
不論從那個角度看,都是這個時代的農村,最漂亮和氣派的房子。
來來往往,路過的行人,都忍不住多看上兩眼。
“晚伊,明天的喬遷之宴,你名單都準備好了嗎?”楊鴻喜站在廠門口,看著他這幾個月的努力,心中也竟是自豪感。
楊家三房這么漂亮的廠房,是他和楊鴻貴兩人,監工完成的。
十里八鄉,誰不贊一句,這房子蓋得好看又氣派。
楊晚伊笑得嘴角上揚:“大伯、二伯,我讓奶奶在擬名單,應該快好了,我去問問。”
還不等楊晚伊進去,老太太就拿著名單出來了,嘴角掩不住的笑。
這可是楊家三房,幾十年來,最值得自豪的一件事。
老太太極為重視,光是研究宴請名單,都琢磨了幾個晚上。
楊晚伊拿到名單的時候,一邊看一邊蹙眉,心中有些詫異:“奶奶,這兩個姑奶奶,不是跟咱們斷親了嗎?”
老太太的臉上全是得意和自豪:“晚伊,這你就不懂了吧?過去,咱們家窮,你這個幾個姑奶奶瞧不上咱們家,不愿與咱們多來往。”
“現在咱家不一樣了,成了附近十里八鄉頭一份,這請帖還必須給他們送去。”老太太話說一半,還特意回頭看了邊上的楊鴻喜和楊鴻貴。
抬高下巴說道:“不然她們肯定到處跟人說,咱們楊家三房發家了,就拽的不行,連窮親戚都不認了”
楊晚伊忍不住在心里翻個白眼,萬一這請帖送去,兩個姑奶奶說,楊家三房,發財后到處在親戚間顯擺呢?
她還沒來得及問出話,就聽見老太太說道:“晚伊,這喬遷之宴,這兩個姑奶奶咱們必須得通知到位,至于來不來,就看他們自己?”
她可是記得,當初老爺子去世后,兩個姑奶奶嫌棄楊家三房窮,慢慢就與三房斷了來往,言語間,都是對楊家三房的看不上。
尤其是楊鴻福去世的時候,更是直接給楊家三房判了死刑。
斷定了楊家三房,這輩子是再難翻身。
兒子下葬的時候,兩個姑奶奶家,連個吊孝的人,都沒來一個。
老太太有些迫不及待,想要看到兩個姑奶奶知道,楊家三房發家后的表情。
楊晚伊接過老太太手中的名單,心中有些疑慮,她將手中的名單遞給大伯楊鴻喜。
“晚伊,就聽你奶奶的,按照這個名單去通知”楊鴻喜深知那句‘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的話。
如今楊家三房不同往日,真的不請這兩個姑奶奶家的后人,怕是真的會給別人留話柄,以他對兩個姑奶奶,嫌貧愛富的了解。
就算楊家三房不發請帖,這兩個姑奶奶的后人,多半還是會趕著明天上門。
到時,不免會更尷尬。
還不如一開始,就客客氣氣,把請帖給送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