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一愣:“他最近在出差,我在電話里聽說——”
“我想采訪的是您,剛才只是隨便一問。”馬修連忙解釋。他架好攝影器材,把一張高腳凳搬到客廳正中,請她對著鏡頭坐下。女人理了理頭發,又在圍裙上搓了搓手,顯得有些緊張。“為什么您執意要采訪我呢?”
“嗯?”
“許多人比我更出名,為什么時隔多年,突然跑來采訪一個普通的主婦?”
“我想了解普通人眼中的那段歲月。”馬修說,“阿魯瑪三世,霍華德·卡夫曼將軍,吉恩·斯圖亞特……有關這些名人的報道已經泛濫了。我很好奇作為一個普通人,您在圖蘭獨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即使只是微不足道的小角色?”
“是的。”馬修舉起攝像頭,“夫人,請往前靠一點,直視鏡頭。”
女人挺直了脊背,馬修從她的眼中感到了某種力量,像烈焰或者大海,令平凡的五官熠熠生輝。她微笑著注視鏡頭,神情是飽經風霜后的平靜:“您想了解什么?”
馬修按下了錄像鍵,“咔擦”一聲后,膠卷開始轉動:“聽說您是北方人,當年為什么來到圖蘭?”
“我出生在格爾達王國的南部重鎮凱特尼亞,是家中長女。戰爭爆發后,父母弄到了一張去圖蘭的船票,弟弟們年紀太小無法遠航,只有我一個人上了船。直到戰爭結束,我才從父母的朋友口中得知,全家已死在聯軍的轟炸中。”
“我很遺憾。”
“沒事,被戰爭摧毀的家庭太多了。”她平靜的說,“讓我想想該從哪里開始……您聽說過一艘叫作‘希望之星’的郵輪嗎?”
“這艘船是……”
“對,‘希望之星’號是遠渡到圖蘭的難民船之一,船上載著八百多名乘客。他們希望取道圖蘭前往中立的第一區,但遲遲拿不到簽證,只能在利曼港滯留。”女人娓娓道來,聲音里帶著隔世的哀傷,“當時軍部完全控制著圖蘭政府,他們擔心難民涌入會威脅到對圖蘭的統治,拒絕讓乘客上岸。一周又一周,這艘船一直在港口等候,大雪漫天,灰白的海冰包圍了利曼港。乘客們只得在甲板上生火取暖,靠港務局送來的食物維生。人們商議后,希望至少讓十到十六歲的孩子們前往第一區,入境簽證已經下來了。但圖蘭政府突然改變主意,決定把這艘船趕出領海。”
馬修默默無言,他知道這個故事的結局。“然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