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華語音樂圈,乃至世界音樂圈和所有網民、音樂愛好者,都對這兩個音樂圈盛事極其關注。
有關注度,便有流量,而流量越多的地方,媒體便絕對不能缺席。
尤其,《娛樂周刊》還是專營于娛樂圈的媒體,自然不能錯過這場饕餮盛宴。
每年的第四季度,關于金曲獎都要做一期大封面和好幾期專題內容,將這么一個爆款話題吃得干干凈凈,一點骨頭渣都不剩。
這當然需要整個雜志社所有板塊的共同努力,而這一屆金曲獎正好是第三十屆,意義重大。
所以在正式舉辦之前,徐聞作為新聞組的組長,拿出的選題是“金曲三十年的傳承與創新”。
選題總共分兩個部分,傳承,是通過回顧三十年發展歷程,總結一下拿金曲獎最多的前十位音樂人,這個最吸引眼球。
傳承的另一小部分內容,則寫一下三十年發展史,提升一下逼格。
創新的部分則主要集中在對這一屆金曲獎的宣傳上,通過對主辦方進行采訪,對這次金曲獎在策劃方面的新意、特色大肆宣揚一樣,既打了廣告,又蹭了熱度。
這個選題得到了老白的高度認可,成為了新聞組這一期的重點任務。
選題通過,下一步就是采訪寫稿。
由于這篇稿子太大,徐聞把稿子拆成了兩部分,自己帶頭攬下了“傳承”這部分,而將“創新”這一段交給了副組長李錦明。
當然,活得讓他干,但該防還得防著他。
徐聞用“多帶帶新人”為由,將新來的兩個組員塞給了李錦明,讓他一塊帶著去采訪。
李錦明沒有理由拒絕。
他不知道的是,一周前,這兩個小年輕就已經被徐聞給收買了。
收買的過程很簡單,在徐聞新官上任的頭一周,他就很懂局地安排了小組團建,美其名曰聯絡感情。
然后意料之中的,幾個老組員都找各種理由推脫了,于是這場飯局只有他和兩個小年輕。
徐聞并不意外,然后借著酒勁那一頓哭啊,痛訴自己明明工作這么努力,為什么還是得不到別人的認可,難道就因為他是新主編的親信嗎?
兩個年輕人沒看過《夏洛特煩惱》,要不然一定能想到一篇著名作文題目。
巴拉巴拉說了一大堆,最后,兩個年輕人從情感上和理智上,都毫不猶豫地偏向了背景更硬,且和他們年齡更接近的徐聞,成了他在這個組里的第一波心腹。
這次出發前,徐聞給他們的任務很簡單:盯緊李錦明。
兩個小年輕當即領會意圖,拍著胸脯保證了。
其實做這些安排時,徐聞也覺得自己有點小人之心,不太相信李錦明會拿工作和前途做賭注對付他。
但事實證明,真的就有人這么傻。
采訪結束后,李錦明照例拖到周五下午才把稿子交到徐聞手里。
他粗看了一遍,又細看了一遍,沒有任何問題。
稿子雖然沒有什么太驚喜的地方,但該說的都說到了,中規中矩,足夠交差。
但徐聞還是多了個心眼,私下發給兩個心腹,讓他們留下來加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