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雜志社其他人都下班了以后,徐聞把周冀和王海韜叫到辦公室,問稿子有沒有什么問題,同時探聽一下三人到上京出差采訪期間,李錦明有沒有什么異常之處。
兩人的回答如出一轍:完全沒有!
這個結論叫徐聞出乎意料,總覺得李錦明不會這么聽話,憋著壞會來整他!
可現在……
“你們真沒有發現什么特殊的情況嗎?任何小細節都不要放過!”他不死心。
兩人又認真想了想。
“真沒有,徐哥,整個采訪過程中李哥都很認真細致,采訪的時候有很多特別有吸引力的點,我完全沒想到,但都被他挖出來了。”周冀說。
“是啊,徐哥。就比如今年金曲獎要對前三十年進行大回顧,對三百首金曲再進行網絡投票,投出10首‘最硬金曲’的創意。這個活動現在是保密的,要在11月初才正式公布,但在李哥的勸說下,那個吳經理才同意我們報道出來。”說這話的小伙子叫王海韜。
徐聞點了點頭,這件事,李錦明在交稿子的時候跟他提過。
說實話,這篇稿子要沒有這個亮點,基本上等于廢了。
畢竟他們這個“新聞”板塊,因為一周一期缺少時效性,早就喪失了“新聞”屬性,而只能從深度亮點上挖掘。
李錦明因為采訪到這個創意,又說服對方可以提前報道,足以證明他認真工作的態度。
到這時,徐聞也不免懷疑:難道真的是我想多了?
然而不等他否認自己,周冀卻突然說:“對了,徐哥,要說不正常的地方,我還真想到了一個,但也不知道對不對!”
“你說!”
“就是……李哥和那個主辦方的吳經理,好像認識!”
徐聞眉尖一跳。
不等他說話,王海韜便斬釘截鐵地道:“這怎么可能。采訪全過程我們都在場,李哥和那個吳經理,看起來完全不熟啊!”
周冀不再言語。
但徐聞卻知道,他不會無中生有,忙問:“你為什么會這么想?”
“因為……可能真的是我想多了!就是我們去采訪的時候,門衛攔著不讓我們進,然后李哥就和吳經理聯系了一下。”
“嗯,怎么了?”
“我記得,他當時打的語音通話!”
徐聞神經一跳,潛意識覺察出不對勁,但思維還沒跟上。
王海韜更是一頭霧水:“打語音怎么了?你是覺得他們有微信,就代表之前認識嗎?這肯定不會啊,現在人有了電話之后,都要加微信,方便聯系啊,傳點文件什么的,我覺得有微信很正常啊!”
周冀卻搖頭。
“有微信當然不能代表什么。但以我個人的經驗,微信語音通話,一般只有熟悉的人之間才會用,如果是不熟甚至是沒見過的人,我覺得大部分人都會打電話吧,顯得正式一些。當然,沒有電話號碼的除外。”
周冀這話,讓王海韜沉默了,但是徐聞卻豁然開朗起來。